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9-10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2-1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1-1 产业集群理论发展历程回顾 | 第11-12页 |
2-1-2 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2 创新网络研究 | 第13-14页 |
2-2-1 创新网络定义 | 第13页 |
2-2-2 创新网络形成机理 | 第13-14页 |
2-2-3 创新网络与区域国际竞争力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2-3 集群创新网络 | 第14-18页 |
2-3-1 关于集群创新网络内涵 | 第15页 |
2-3-2 关于集群创新网络成因 | 第15页 |
2-3-3 关于集群创新网络功能 | 第15-16页 |
2-3-4 关于集群创新网络运行机制 | 第16页 |
2-3-5 集群创新网络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集群创新网络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关联性分析 | 第18-28页 |
§3-1 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特点 | 第18-22页 |
3-1-1 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结构 | 第18-21页 |
3-1-2 集群创新网络的特点 | 第21-22页 |
§3-2 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形成条件 | 第22-23页 |
3-2-1 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第22页 |
3-2-2 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条件 | 第22-23页 |
§3-3 集群创新网络对区域国际竞争力形成条件的作用分析 | 第23-26页 |
3-3-1 集群创新网络促进技术扩散 | 第24-25页 |
3-3-2 集群创新网络优化学习机制 | 第25-26页 |
3-3-3 集群创新网络提升资源流动机制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集群创新网络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构建 | 第28-40页 |
§4-1 理论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4-1-1 波特“钻石模型”理论 | 第28-29页 |
4-1-2 集群竞争优势理论 | 第29-30页 |
§4-2 基于集群创新网络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要素分析 | 第30-32页 |
4-2-1 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本质 | 第30页 |
4-2-2 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 第30-32页 |
§4-3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32-39页 |
4-3-1 集群经济效应优化区域国际竞争力要素 | 第32-35页 |
4-3-2 集群创新网络优化区域国际竞争力要素分析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集群创新网络提升中关村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40-53页 |
§5-1 中关村发展历程 | 第40页 |
§5-2 中关村国际竞争力现状 | 第40-44页 |
5-2-1 区域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 第40-41页 |
5-2-2 中关村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 第41-44页 |
§5-3 中关村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环境支持 | 第44页 |
5-3-1 优越的地理位置 | 第44页 |
5-3-2 政府的大力扶持 | 第44页 |
5-3-3 良好的网络联系 | 第44页 |
§5-4 定性分析 | 第44-49页 |
5-4-1 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要素结构 | 第44-46页 |
5-4-2 集群创新网络提升中关村区域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46-49页 |
§5-5 定量分析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53-55页 |
§6-1 积极培育集群创新网络内企业间联系 | 第53页 |
§6-2 提高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深度 | 第53页 |
§6-3 减少集群创新网络内恶性竞争,增强协作能力 | 第53-54页 |
§6-4 增强网络各节点的互动性 | 第54页 |
§6-5 积极发挥政府作用 | 第54-5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