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刑事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第一章 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界定第12-20页
   ·刑事不起诉的涵义、特征及意义第12-15页
   ·刑事不起诉的内容第15-20页
第二章 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比较考察第20-28页
   ·国外和港台地区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概况第20-25页
   ·国外和港台地区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比较第25-28页
第三章 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运行现状第28-35页
   ·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立法上的缺陷第28-32页
     ·法定不起诉的立法尚欠明确,司法过于机械第28-29页
     ·相对不起诉的适用空间十分狭窄,控制非常严格第29-30页
     ·证据不足不起诉的立法用语模糊,规定过于简单第30-31页
     ·不起诉制度规定的制约救济程序不科学,多为事后制约第31-32页
   ·不起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严格控制的刑事司法政策直接导致不起诉适用率过低,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价值第32-33页
     ·不起诉决定的工作程序繁琐且缺乏透明度第33页
     ·暂缓起诉的司法实践先行,但法律规定缺位第33-35页
第四章 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完善第35-42页
   ·扩大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第35-37页
     ·扩大法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第35页
     ·拓展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第35-37页
   ·增设暂缓起诉制度第37-39页
     ·暂缓起诉的适用对象第37页
     ·暂缓起诉的适用条件第37-38页
     ·暂缓起诉可以施加的命令和行为规则第38页
     ·暂缓起诉的适用程序第38页
     ·暂缓起诉的考验期第38页
     ·暂缓起诉的适用效力第38-39页
     ·暂缓起诉的撤销第39页
   ·重构不起诉的制约救济机制第39-40页
     ·取消“公诉转自诉”规定第39页
     ·强化被不起诉人救济权利的保护第39-40页
     ·加强对检察机关自行立案侦查案件不起诉的制约第40页
   ·改革和完善不起诉的工作程序第40-42页
     ·简化不起诉的工作程序第40页
     ·建立酌定不起诉听证制度,增强不起诉工作的透明度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观茶论》文献学文化学研究
下一篇:人脸特征在视频图像皮肤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