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6页 |
二、内涵界定 | 第16-19页 |
(一)基本公共服务 | 第16-17页 |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7-18页 |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8-19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第19页 |
(二)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 | 第19-20页 |
(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20页 |
(四)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想 | 第20-21页 |
(五)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的成就 | 第23-27页 |
一、义务教育方面 | 第23-24页 |
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 | 第24-25页 |
三、农村医疗方面 | 第25页 |
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方面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及原因分析 | 第27-38页 |
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 第27-33页 |
(一)义务教育方面的差距 | 第27-29页 |
(二)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差距 | 第29-30页 |
(三)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 | 第30-33页 |
(四)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 | 第33页 |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 | 第33-38页 |
(一)城乡分割体制 | 第34-35页 |
(二)城乡不均等的财政体制 | 第35页 |
(三)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划分不尽合理 | 第35-36页 |
(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不完善 | 第36-37页 |
(五)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第37-38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 第38-43页 |
一、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 第38-41页 |
(一)健全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 第38-39页 |
(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 | 第39-40页 |
(三)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40-41页 |
二、建立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 | 第41-42页 |
(一)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创新 | 第41页 |
(二)构建农民参与机制 | 第41-42页 |
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 第42-43页 |
(一)把政府职能转到公共服务上来 | 第42页 |
(二)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管理体系 | 第42-43页 |
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 第43-50页 |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 | 第43-44页 |
(二)协调城乡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44-46页 |
(三)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6-47页 |
(四)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1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