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12-16页 |
·中介、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概念的辨析 | 第12-15页 |
·发展和效率的关系辨析 | 第15-16页 |
·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金融中介理论演进与金融中介效率观的形成 | 第19-33页 |
·金融中介理论演进: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19-27页 |
·金融中介理论演进的阶段划分 | 第19-21页 |
·金融中介理论演进的逻辑线索 | 第21-23页 |
·金融中介存在性理论回顾与述评 | 第23-27页 |
·从结构观、功能观到效率观:理论研究范式与视角的变化 | 第27-33页 |
·金融中介结构观-传统的研究范式 | 第27-28页 |
·金融中介功能观-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和视角 | 第28-30页 |
·金融中介制度观:一种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视角 | 第30-31页 |
·金融中介效率观:本文采用的研究范式与新视角 | 第31-33页 |
3 金融中介效率观的形成:一个分析的基本框架 | 第33-61页 |
·效率一般的理论回顾与展望 | 第33-42页 |
·效率标准与经济效率 | 第33-35页 |
·西方经济学的效率观 | 第35-37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效率观 | 第37-42页 |
·金融中介效率观的确立 | 第42-59页 |
·金融中介效率概述 | 第42-44页 |
·金融中介机构自身效率与外部效率 | 第44-48页 |
·金融中介效率评价模型与意义 | 第48-51页 |
·影响金融中介机构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51-59页 |
·产权制度与金融中介效率 | 第51-53页 |
·融资制度与金融中介效率 | 第53-54页 |
·金融价格、利率变化与金融中介效率 | 第54-55页 |
·金融创新与金融中介效率 | 第55-56页 |
·管理、内控与金融中介效率 | 第56-58页 |
·外部环境与金融中介效率 | 第58-59页 |
·金融中介效率观下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59-61页 |
4 效率观视角下的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和发展 | 第61-67页 |
·交易效率优势是金融中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基础 | 第61-62页 |
·信息效率优势是金融中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 第62-63页 |
·X-效率(管理效率)是金融中介机构的生命线 | 第63-64页 |
·功能效率是金融中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托 | 第64-65页 |
·制度效率是金融中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保障 | 第65-67页 |
5 金融中介机构效率增进的动力模型与机制分析 | 第67-73页 |
·金融中介效率增进与金融中介发展 | 第67-68页 |
·构建金融中介效率增进与发展的动力模型 | 第68-71页 |
·几个前提假定 | 第68页 |
·金融中介效率增进与发展动力模型的设计 | 第68-69页 |
·模型的经济金融含义 | 第69-71页 |
·模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分析 | 第71-73页 |
6 中国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中的效率: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 | 第73-106页 |
·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的概况 | 第73-74页 |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的效率研究 | 第74-91页 |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与存在问题 | 第74-75页 |
·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一个回顾与展望 | 第75-77页 |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77-90页 |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 | 第77-84页 |
·基于DEA技术的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率分析 | 第84-89页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因素分析 | 第89-90页 |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 第90-91页 |
·中国保险中介机构发展中的效率研究 | 第91-102页 |
·国外保险中介机构发展趋势分析 | 第91-92页 |
·我国保险公司效率分析 | 第92-98页 |
·单项效率指标测度与分析 | 第92-95页 |
·运用DEA技术测定我国保险公司的综合效率 | 第95-98页 |
·我国保险中介公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98-100页 |
·提高中国保险中介机构效率的途径分析 | 第100-102页 |
·我国证券类中介机构发展简介 | 第102-103页 |
·中国信托中介机构发展中的效率问题 | 第103-106页 |
·信托与信托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 第103-104页 |
·中国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息效率优势及其对金融效率的贡献 | 第104-106页 |
7 主要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课题研究 | 第112-113页 |
论文发表 | 第112页 |
参与课题研究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