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和有效阅读教学
第一章 引论 | 第1-14页 |
第一节 阅读期待概念的来源与内涵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支点 | 第10-14页 |
第二章 理论梳理 | 第14-22页 |
第一节 阅读期待的分类和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意义构建:阅读期待的教学功用 | 第16-19页 |
第三节 唤醒与实现:阅读期待的心理过程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实践探索—中学生阅读期待的分析和调查 | 第22-33页 |
第一节 中学生阅读期待的基本特点 | 第22-24页 |
一、中学生多样的读解方式和接受水平 | 第22页 |
二、中学生阅读和成人阅读之比较 | 第22-24页 |
第二节、中学生阅读期待现状调查 | 第24-33页 |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设计 | 第24-25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三、调查结论及其建议 | 第28-33页 |
第四章 阅读期待视野中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 第33-52页 |
一、扩大期待视野—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 | 第33-35页 |
二、创设期待情境—有效阅读教学的动力 | 第35-37页 |
三、构建对话平台—有效阅读教学的保证 | 第37-45页 |
四、关注个性反应—有效阅读教学的创新 | 第45-52页 |
第五章 阅读期待应用例说 | 第52-66页 |
一、阅读期待:实现对话支撑点 | 第52-55页 |
例说一: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点评 | 第52-55页 |
二、阅读期待:凸现个性闪光点 | 第55-61页 |
例说二:《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点评 | 第55-61页 |
三、阅读期待:点燃教学生长点 | 第61-66页 |
例说三:《詹天佑》课堂片断赏析/点评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77页 |
附录一: 高中生文学作品阅读期待调查问卷 | 第66-70页 |
附录二: 高中生文学作品阅读期待问卷结果统计表一 | 第70-72页 |
附录三: 高中生文学作品阅读期待问卷结果统计表二 | 第72-74页 |
附录四: 高中生文学作品阅读期待问卷结果统计表三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结束心语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