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 第12-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外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国外绩效管理实践特征 | 第15-17页 |
·国外绩效管理研究动态 | 第17-20页 |
·国内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绩效管理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4-25页 |
·本文约定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基于个体的绩效管理螺旋模型构建 | 第26-46页 |
·个体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2页 |
·绩效内涵 | 第26-27页 |
·个体绩效学说 | 第27-28页 |
·个体绩效分类 | 第28-30页 |
·个体绩效特征 | 第30页 |
·个体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基于个体的绩效管理 | 第32-36页 |
·绩效管理内涵 | 第32-33页 |
·基于个体的绩效管理目的 | 第33-34页 |
·基于个体的绩效管理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绩效管理中评估工具分析 | 第36-41页 |
·绩效评估工具分类 | 第36-38页 |
·评估工具效度信度分析及工具选择 | 第38-41页 |
·基于个体的绩效管理螺旋模型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岗位测评与个体优势建设分析 | 第46-62页 |
·岗位分析 | 第46-47页 |
·岗位测评 | 第47-54页 |
·岗位测评方法 | 第47-48页 |
·岗位测评的原则 | 第48-49页 |
·岗位测评步骤 | 第49-51页 |
·岗位测评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基础构筑阶段个体优势建设 | 第54-61页 |
·个体优势 | 第54页 |
·个体优势建设 | 第54-56页 |
·个体优势建设流程 | 第56-58页 |
·优势管理案例分析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基于个体的绩效管理契约博弈和绩效跟踪分析 | 第62-72页 |
·契约博弈阶段 | 第62-67页 |
·棘轮效应内涵 | 第62-63页 |
·棘轮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 | 第63页 |
·契约博弈阶段棘轮效应分析 | 第63-67页 |
·绩效跟踪阶段 | 第67-69页 |
·绩效跟踪纠偏模型 | 第67-68页 |
·绩效跟踪纠偏模型流程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五章 基于BP网络—模糊系统组合模型的评估分级研究 | 第72-98页 |
·绩效评估内容分析 | 第72-77页 |
·绩效评估内容 | 第72-73页 |
·绩效评估内容维度细分 | 第73-75页 |
·基于绩效维度细分的个体绩效分级 | 第75-77页 |
·BP 神经网络—模糊系统组合评估分级模型 | 第77-82页 |
·BP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概述 | 第78-81页 |
·BP神经网络-模糊系统组合评估模型及流程 | 第81-82页 |
·BP神经网络-模糊系统组合评估模型案例分析 | 第82-87页 |
·绩效评估主体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检验 | 第87-91页 |
·多绩效评估主体分析 | 第87-88页 |
·评估主体Kendall’s W协同系数公正性检验 | 第88-89页 |
·评估主体公正性检验分析 | 第89-91页 |
·绩效评估博弈行为分析 | 第91-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绩效反馈及评估分级结果激励分析 | 第98-108页 |
·绩效反馈阶段研究 | 第98-100页 |
·绩效结果激励阶段研究 | 第100-107页 |
·基于绩效的激励力度方式分析 | 第100-102页 |
·基于绩效的薪酬激励模式 | 第102-104页 |
·案例分析 | 第104-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08-109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0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附录 | 第11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