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5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推进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商业银行接管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 第15-27页 |
(一) 商业银行接管的含义分析 | 第15-17页 |
(二) 接管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7-21页 |
1、接管与临时管理制度的辨析 | 第17-19页 |
2、接管与重整制度的辨析 | 第19-21页 |
(三) 对商业银行进行接管的原因分析 | 第21-22页 |
(四) 接管类型的分析 | 第22-24页 |
1、监管型接管与司法型接管及各国的立法选择 | 第22-24页 |
2、我国的立法选择 | 第24页 |
(五) 我国商业银行接管制度立法模式研究 | 第24-27页 |
1、世界各国的立法模式分析 | 第25页 |
2、我国商业银行接管立法存在的问题及模式选择 | 第25-27页 |
二、商业银行接管制度建构之法律视角分析(一)——接管程序的启动 | 第27-33页 |
(一) 对我国商业银行接管标准的分析 | 第27-32页 |
1、境外对商业银行接管标准的规定 | 第27-28页 |
2、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29页 |
3、对接管标准的量化分析 | 第29-32页 |
(二) 商业银行接管申请人的制度设计 | 第32-33页 |
三、商业银行接管制度建构之法律视角分析(二)——接管人法律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33-43页 |
(一) 对我国接管人制度现状的思考 | 第33-34页 |
(二) 我国商业银行接管人制度的改进思路 | 第34-38页 |
1、接管人制度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2、接管人的资格限制问题探讨 | 第36-37页 |
3、接管人的责任保险问题探讨 | 第37页 |
4、接管人的任命问题探讨 | 第37-38页 |
5、接管人的地位问题探讨 | 第38页 |
(三) 商业银行接管人任命后法律效力的研究 | 第38-40页 |
1、对银行原所有者和原经营管理者权利的影响 | 第38-39页 |
2、对银行债权人的影响 | 第39页 |
3、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 第39-40页 |
(四) 接管人权力及限制的分析 | 第40-42页 |
1、对我国商业银行接管人权力的界定 | 第40-41页 |
2、对我国商业银行接管人权力的限制 | 第41-42页 |
(五) 接管人义务的界定 | 第42页 |
(六) 接管人任命的终止 | 第42-43页 |
四、我国商业银行接管制度之法律视角分析之(三)——接管的实施及终止 | 第43-53页 |
(一) 接管实施方案的确定 | 第43页 |
(二) 具体接管救助措施的制度构建 | 第43-51页 |
1、接管救助措施的概括分析 | 第43-44页 |
2、特别资金援助的制度构建和完善 | 第44-47页 |
3、兼并制度的完善 | 第47-49页 |
4、购买与处置交易的制度构建 | 第49-51页 |
(三) 接管程序的终止 | 第51-53页 |
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接管制度配套措施的法律对策 | 第53-57页 |
(一)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对策 | 第53-55页 |
(二) 对被接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造对策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