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第一章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 第8-54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2-13页 |
| ·实验材料 | 第12页 |
| ·SSR分析 | 第12-13页 |
| ·数据分析 | 第13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13-19页 |
| ·SSR位点的等位变异分析 | 第13-14页 |
| ·品种分类法中生态型间以及生态型内各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 第14页 |
| ·品种分类法中生态型内以及生态型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14-15页 |
|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 | 第15-16页 |
| ·模型分类法中遗传组间的遗传关系 | 第16-17页 |
| ·模型划分组内遗传多样性 | 第17-18页 |
| ·SSR等位变异长度的定向进化 | 第18-19页 |
| 4 讨论 | 第19-23页 |
| ·中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 | 第20-22页 |
| ·SSR等位变异长度的定向进化与栽培大豆的起源与演化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 附:表 | 第31-46页 |
| 附:图 | 第46-54页 |
| 第二章 大豆抗胞囊线虫rhg1基因SNAP标记发掘与利用 | 第54-87页 |
| 1 引言 | 第56-62页 |
| ·大豆胞囊线虫病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57-58页 |
| ·SNPs标记特点及分析方法 | 第58-61页 |
| ·SNPs标记在大豆上的研究进展 | 第6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1-62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 ·植物材料 | 第62页 |
| ·引物设计和基因组PCR克隆 | 第62-63页 |
| ·序列分析和SNAP标记的设计 | 第63页 |
|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 | 第63-64页 |
| ·氨基酸多态性分析 | 第64-65页 |
| ·SNAP标记的发掘 | 第65页 |
| ·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65-66页 |
| ·SNAP标记与胞囊线虫抗性的关联分析 | 第66-67页 |
| 4 讨论 | 第67-68页 |
| ·SNPs分析 | 第67页 |
| ·SNPs位点的检测方法 | 第67-68页 |
| ·SNAP标记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检测 | 第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附:表 | 第74-80页 |
| 附:图 | 第80-87页 |
| 第三章 小结 | 第87-89页 |
| 附录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