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页 |
| 1.我国草地利用现状 | 第7页 |
| 2.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 第7-11页 |
| ·土壤有机碳的分组 | 第8-9页 |
| ·不同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 第9-11页 |
| 3.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地利用方式关系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4.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 1.研究地区概况 | 第13页 |
| 2.土样的采集和制备 | 第13-14页 |
| 3.土壤有机碳动力学研究 | 第14-15页 |
| ·总有机碳的测定、有机碳颗粒粒径组分提取及测定 | 第14页 |
| ·微生物量有机碳、呼吸碳、呼吸墒及水溶性有机碳 | 第14-15页 |
| 4.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 第15-16页 |
|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 第15页 |
| ·土壤容重、颗粒密度及孔隙度 | 第15-16页 |
| ·土壤最大持水量 | 第16页 |
| ·其它理化性质 | 第16页 |
| 5.统计分析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17-36页 |
| 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 2.土壤有机碳动力学 | 第18-25页 |
| ·总有机碳及全氮 | 第18-19页 |
| ·有机碳颗粒粒径组分 | 第19-23页 |
| ·水溶性有机碳 | 第23页 |
| ·微生物活性 | 第23-25页 |
| 3.土壤物理性质 | 第25-32页 |
|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 第25-31页 |
| ·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分布 | 第25-29页 |
| ·平均重量直径和稳定率 | 第29-31页 |
| ·土壤容重、颗粒密度和孔隙度 | 第31-32页 |
| ·土壤最大持水量 | 第32页 |
| 4.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 第32-36页 |
|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成与团聚体稳定性 | 第33-34页 |
| ·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颗粒密度、孔隙度及最大持水量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 导师简介 | 第46-47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