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土改的两张脸谱” | 第8-32页 |
第一节 叙事比较 | 第8-25页 |
一、“程序”的坚守与背离 | 第10-12页 |
二、“偏差”的遮蔽与再现 | 第12-15页 |
三、人物的典型化与反拨 | 第15-20页 |
四、土改的不同结果 | 第20-22页 |
五、细节的差别 | 第22-25页 |
第二节 “真实”之辨 | 第25-32页 |
一、争议 | 第25-28页 |
二、主题先行的创作 | 第28-29页 |
三、宏观与具体的困境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 第32-52页 |
一、“整风”和《讲话》:改造的开始 | 第32-35页 |
二、解放区作家:丁玲、周立波 | 第35-42页 |
三、五十年代:李乔与陆地 | 第42-47页 |
四、张爱玲与韦君宜 | 第47-50页 |
五、历史的错失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土改、民族、阶级和现代化 | 第52-63页 |
一、《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 | 第53-60页 |
二、《水乳大地》 | 第60-63页 |
简短的结语 | 第63-64页 |
注释 | 第64-7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土改小说篇目 | 第77-79页 |
在学期间论文发表简况 | 第79-80页 |
后记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