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展开 | 第10-17页 |
一、传统刚性行政管理方式的困境及反思 | 第10-14页 |
二、由“刚”到“柔”—行政指导在行政实践中的勃兴 | 第14-16页 |
三、理论跟进—柔性管理理论的引入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20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7-1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一、柔性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二、行政指导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一、本文的研究架构 | 第25-26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6页 |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柔性管理视角下行政指导的理论诠释 | 第28-4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8-32页 |
一、柔性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28-30页 |
二、行政指导的概念界定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柔性管理与行政指导的契合 | 第32-35页 |
一、柔性管理决定行政指导适应环境的柔性化 | 第32-33页 |
二、柔性管理决定行政指导方式和手段的柔性化 | 第33页 |
三、行政指导体现柔性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 | 第33-34页 |
四、行政指导体现柔性管理“非强制性”的管理方法 | 第34页 |
五、行政指导体现着柔性管理的“灵活多变”的管理原则 | 第34-35页 |
六、行政指导体现柔性管理“和谐共荣”的管理目标 | 第35页 |
第三节 柔性管理视角下行政指导的特征 | 第35-37页 |
一、行政指导具有主体的影响力 | 第36页 |
二、行政指导具有内在驱动性 | 第36-37页 |
三、行政指导具有效果持久性 | 第37页 |
四、行政指导具有量的非线性 | 第37页 |
第四节 柔性管理视角下行政指导的原则 | 第37-39页 |
一、合法、合政策原则 | 第37-38页 |
二、平等、自愿原则 | 第38页 |
三、及时、灵活原则 | 第38页 |
四、透明、公开原则 | 第38-39页 |
五、信赖保护原则 | 第39页 |
第五节 柔性管理视角下行政指导的性质 | 第39-41页 |
一、行政指导具有弱权力性 | 第40页 |
二、行政指导是一种新型的行政行为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日韩两国行政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 | 第43-51页 |
第一节 日韩两国行政指导的发展 | 第43-45页 |
一、日本行政指导的发展 | 第43-45页 |
二、韩国行政指导的发展 | 第45页 |
第二节 柔性管理视角下日韩两国行政指导的特点 | 第45-48页 |
一、儒家文化对行政指导有着重要的影响 | 第45-46页 |
二、注重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 第46页 |
三、注重民众的参与 | 第46-47页 |
四、注重建立完善的法律规范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日韩两国行政指导对我国的启示 | 第48-49页 |
一、注重对我国优秀儒家文化中柔性管理思想的吸收 | 第48页 |
二、建立完善的行政决策和组织机制 | 第48-49页 |
三、提高行政指导过程中民众的参与度 | 第49页 |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规范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柔性管理视角下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的路径和方法 | 第51-64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指导实务中面临的问题 | 第51-53页 |
一、行政指导的实施过程中柔性依然不足 | 第51页 |
二、行政指导的决策透明度不高,缺乏官民合作的空间,公众参与度低 | 第51-52页 |
三、行政指导的法律规范依然不够完善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柔性管理视角下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的条件分析 | 第53-56页 |
一、经济条件 | 第53页 |
二、政治条件 | 第53页 |
三、思想文化条件 | 第53-56页 |
第三节 柔性管理视角下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的路径与方法 | 第56-63页 |
一、塑造柔性的行政文化 | 第56页 |
二、修己安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养 | 第56-57页 |
二、建立柔性化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和民众参与度 | 第57-58页 |
四、建立柔性化的组织机构 | 第58-59页 |
五、提高行政指导法律规范的柔性化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