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为什么我们需要诗歌 | 第1-9页 |
诗歌 诗歌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 第7页 |
诗歌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 第7-9页 |
第一章 中专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9-13页 |
·环境对诗歌教育的影响 | 第9-10页 |
·学生的素质及诗歌的自身特点影响了对诗歌阅读的兴趣 | 第10-11页 |
·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方法的陈旧影响了诗歌教学的质量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 第13-17页 |
·韵律之美 | 第13-14页 |
·含蓄之美 | 第14-15页 |
·弦外之声 | 第15-17页 |
第三章 诗歌中的人文精神及审美内核 | 第17-26页 |
·永恒的人伦之美 | 第17-19页 |
·近乡情更怯—千年的游子情 | 第17-18页 |
·秋水伊人—动人的总是爱情 | 第18-19页 |
·人与自然的融合 | 第19-22页 |
·物我两相忘—在山水田园中的超脱 | 第19-21页 |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中寄托情感 | 第21-22页 |
·个性在历史、社会中碰撞与飞扬 | 第22-24页 |
·今月曾经照古人—怀古与哀今 | 第22-23页 |
·天生我材必有用—抒怀与述志 | 第23-24页 |
·爱国情结的涌动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中专诗歌审美教学的实践 | 第26-43页 |
·在吟咏中增强直觉体验 | 第26-28页 |
·读出韵律 | 第26-27页 |
·读出情感 | 第27-28页 |
·在解析中提高审美理解 | 第28-30页 |
·超越语法的语言美 | 第28-29页 |
·抓住诗眼巧引导 | 第29-30页 |
·意象、意境的探究 | 第30-34页 |
·意象的辨析 | 第30-32页 |
·意境的挖掘 | 第32-34页 |
·审美情感的升华 | 第34-38页 |
·体会诗人的情感 | 第34-36页 |
·将日常情感提升为审美情感 | 第36-38页 |
·审美想象的培养 | 第38-43页 |
·知觉的想象 | 第39页 |
·再现性想象 | 第39-40页 |
·创造性想象 | 第40-43页 |
第五章 审美兴趣是诗歌教学的保障 | 第43-47页 |
·提高兴趣,调动求知欲 | 第43页 |
·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 第43-44页 |
·提高审美兴趣的教学实例 | 第44-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