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碳水化合物、糖(醣)及脂类论文

一种抗艾滋活性植物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多糖的生物活性第11-14页
  1.2.1 调节免疫作用第11-12页
  1.2.2 抗肿瘤作用第12-13页
  1.2.3 抗凝血作用第13页
  1.2.4 抗衰老作用第13-14页
  1.2.5 抗病毒作用第14页
 1.3 活性多糖的构效关系第14-16页
  1.3.1 主链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第15页
  1.3.2 分支度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第15-16页
  1.3.3 水溶性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第16页
  1.3.4 分子量与活性的关系第16页
  1.3.5 侧链基团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第16页
 1.4 多糖的提取方法第16-17页
 1.5 多糖理化性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7-19页
  1.5.1 多糖纯度鉴定第17-18页
  1.5.2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第18页
  1.5.3 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第18页
  1.5.4 多糖的结构研究第18-19页
 1.6 多糖的分子修饰第19-21页
  1.6.1 部分降解第20页
  1.6.2 多糖基团的取代第20-21页
  1.6.3 多糖的生物法修饰第21页
 1.7 本论文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5页
  1.7.1 AIDS的流行概况第21-22页
  1.7.2 HIV的感染机制第22-23页
  1.7.3 目前主要的艾滋病治疗药物第23页
  1.7.4 硫酸化多糖抗HIV机制第23-24页
  1.7.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X1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第25-33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2.2.1 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2.2.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2页
  2.3.1 苯酚-浓硫酸法测定糖含量标准曲线第28页
  2.3.2 提取工艺参数第28-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多糖理化性质的研究第33-49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3-39页
  3.2.1 主要试剂第33页
  3.2.2 主要仪器设备第33-34页
  3.2.3 X1多糖的基本性质第34页
  3.2.4 多糖的红外光谱第34页
  3.2.5 多糖纯度鉴定第34-36页
  3.2.6 多糖分子量测定第36页
  3.2.7 多糖单糖组成测定第36-37页
  3.2.8 多糖的结构研究第37-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48页
  3.3.1 X1多糖基本性质第39页
  3.3.2 多糖的红外光谱第39-40页
  3.3.3 多糖纯度鉴定结果第40-42页
  3.3.4 多糖的分子量测定第42页
  3.3.5 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第42-46页
  3.3.6 多糖的结构研究第46-48页
 3.4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X1多糖的化学修饰第49-67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9-52页
  4.2.1 主要试剂第49页
  4.2.2 主要仪器设备第49-50页
  4.2.3 多糖的硫酸化修饰第50-51页
  4.2.4 分析方法第51-52页
  4.2.5 硫酸化多糖结构改变研究第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66页
  4.3.1 硫酸化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2-55页
  4.3.2 硫酸基浓度标准曲线第55页
  4.3.3 单因素对X1多糖硫含量的影响第55-58页
  4.3.4 正交实验第58-65页
  4.3.5 硫酸化多糖构象变化研究第65-66页
 4.4 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X1硫酸化多糖抗HIV活性的初步检测第67-72页
 5.1 引言第67页
 5.2 试剂与方法第67-69页
  5.2.1 主要试剂第67页
  5.2.2 溶液第67-68页
  5.2.3 实验方法第68-69页
 5.3 结果与讨沦第69-71页
 5.4 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录A第84-85页
附录B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湖滨街区的环境景观研究
下一篇:遗传优化算法及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