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杭州湖滨街区的环境景观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框架第12-13页
 1.3 论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13-15页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8页
2 湖滨街区的景观结构要素分析第18-29页
 2.1 景观结构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2.1.1 城市区位解读第18页
  2.1.2 街区的环境特征第18页
  2.1.3 城市土地利用第18-19页
 2.2 景观的形态要素分析第19-28页
  2.2.1 自然要素第19-21页
   2.2.1.1 水体及水岸资源利用第19-20页
   2.2.1.2 植被第20-21页
  2.2.2 人工要素第21-28页
   2.2.2.1 道路第21-25页
   2.2.2.2 开放空间第25页
   2.2.2.3 建筑物第25-26页
   2.2.2.4 历史遗迹第26-27页
   2.2.2.5 街廓设施第27-28页
 2.3 事件要素分析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湖滨街区的空间景观格局和景观的形态结构分析第29-44页
 3.1 城市肌理分析第29-32页
  3.1.1 道路结构用地第29页
  3.1.2 纹理组织第29-30页
  3.1.3 交通模式第30页
  3.1.4 界面第30-31页
  3.1.5 建筑材料和屋顶形式第31页
  3.1.6 传统要素的类型学分析第31-32页
 3.2 轮廓线控制第32-34页
  3.2.1 控制城市制高点第32-33页
  3.2.2 控制建筑高度、体量第33-34页
 3.3 线性空间景观分析第34-39页
  3.3.1 边缘界面线性空间景观特色第34-37页
   3.3.1.1 滨水带景观空间模式第34-35页
   3.3.1.2 滨水街道空间尺度第35页
   3.3.1.3 滨水景观空间层次分析第35页
   3.3.1.4 滨水建筑形态特征第35-37页
  3.3.2 轴线大街景观第37页
  3.3.3 混合商业街——水街、山街第37-39页
  3.3.4 步行商业街第39页
 3.4 开敞空间景观分析第39-43页
  3.4.1 城市广场第39-42页
  3.4.2 城市公园绿地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湖滨街区的景观意象形态的建构第44-56页
 4.1 城市景观意象形态的建构第44-46页
  4.1.1 城市景观的意象形态概念第44-45页
  4.1.2 城市景观意象形态的评价第45-46页
  4.1.3 城市景观意象形态的建构第46页
 4.2 整体景观的意象结构第46-47页
 4.3 界面景观的意象形态第47-49页
  4.3.1 滨水界面第48-49页
  4.3.2 城市街道界面第49页
 4.4 特色景观区的意象形态第49-51页
  4.4.1 湖滨休闲带第49页
  4.4.2 名牌时装大道第49页
  4.4.3 新湖滨休闲区第49-50页
  4.4.4 传统风貌休闲区第50页
  4.4.5 民俗特色街第50-51页
 4.5 轴线景观的意象形态第51-52页
 4.6 节点景观的意象形态第52页
  4.6.1 轴线节点景观第52页
  4.6.2 入口节点景观第52页
  4.6.3 特色节点景观第52页
 4.7 景观的意象形态第52页
 4.8 文化景观的意象形态第52-55页
  4.8.1 景观文化属性分析第53页
  4.8.2 街区历史建筑物的主要特征分析第53-54页
  4.8.3 历史文化景观的意象形态第54-55页
 4.9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湖滨街区的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研究第56-78页
 5.1 景观体系的设计总则第56-57页
 5.2 景观体系的设计目标第57-58页
 5.3 街道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研究第58-64页
  5.3.1 设计目标第58页
  5.3.2 设计原则第58-59页
  5.3.3 街道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第59-63页
   5.3.3.1 景观控制的主导影响因素第59-60页
   5.3.3.2 区段控制因素第60-63页
  5.3.4 商业型街道环境设计要求第63-64页
  5.3.5 商业步行道环境设计要求第64页
 5.4 开放空间的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研究第64-66页
  5.4.1 开放空间的设计目标第64页
  5.4.2 开放空间的设计原则第64-65页
  5.4.3 开放空间的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第65-66页
   5.4.3.1 滨水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第66页
   5.4.3.2 广场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第66页
 5.5 建筑控制与设计意象研究第66-72页
  5.5.1 设计目标第66-67页
  5.5.2 设计原则第67页
  5.5.3 建筑控制与设计意象第67-72页
   5.5.3.1 建筑类型的控制第67页
   5.5.3.2 建筑高度的控制第67-69页
   5.5.3.3 建筑体块的控制第69-70页
   5.5.3.4 建筑规划红线的控制第70页
   5.5.3.5 建筑色彩、材料的控制第70-71页
   5.5.3.6 建筑形式的控制第71-72页
   5.5.3.7 建筑屋顶的控制第72页
 5.6 城市环境设施小品的控制与设计意象研究第72页
 5.7 绿化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研究第72-74页
  5.7.1 绿化树种选择原则和标准第73页
  5.7.2 绿化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第73-74页
 5.8 分期建设的策略第74-75页
 5.9 历史人文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研究第75-76页
 5.10 事件景观控制与设计意象研究第76页
 5.11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级中学外语课堂一语使用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一种抗艾滋活性植物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