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运行与维修论文

发动机悬置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1 绪论第10-16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隔振器的研究发展现状第11-12页
     ·电流变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半主动控制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2 电流变液的研究第16-34页
   ·电流变液第16-19页
     ·电流变液的有关概念第16-17页
     ·电流变产品的特点第17-18页
     ·电流变效应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电流变机理第19-22页
     ·微粒极化理论第19-21页
     ·双叠层理论第21-22页
   ·电流变液的力学性能第22-24页
   ·电流变液的性能测试第24-32页
     ·实验仪器与电流变材料第24-26页
       ·实验仪器第24-26页
       ·电流变材料第26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6-2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3 电流变隔振器的研究第34-54页
   ·电流变隔振器的结构第34-36页
   ·电流变隔振器的工作原理第36-37页
   ·电流变隔振器阻尼孔的分析第37-42页
     ·阻尼孔的比例放大作用第37-38页
     ·阻尼孔内电流变液体的流态第38-41页
     ·压差对阻尼孔开关状态的影响第41-42页
   ·电流变隔振器的设计第42-45页
     ·阻尼组件的设计准则第42-43页
     ·电流变阻尼组件的设计要点第43-44页
     ·基本尺寸的确定第44-45页
   ·橡胶的设计计算第45-54页
     ·橡胶材料的选择第45-46页
     ·主要参数的选定第46-47页
     ·橡胶的设计第47-48页
     ·橡胶的有关参数的确定第48-54页
4 发动机隔振的基本理论第54-70页
 引言第54页
   ·发动机激励力和力矩分析第54-58页
     ·惯性力所产生的干扰力和力矩第54-57页
     ·燃气爆发压力所产生的干扰力矩第57-58页
   ·发动机动力总成在整车上的安装位置范围第58页
   ·质量特性参数的获取第58-59页
   ·对悬置系统设计的要求第59-61页
   ·悬置的隔振分析第61-65页
     ·隔振装置的传递率分析第61-63页
     ·隔振装置的形式第63-64页
     ·隔振装置的主要目的第64-65页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模型建立第65-70页
5 发动机悬置的半主动控制第70-90页
   ·发动机悬置的半主动控制策略的设计第70-75页
   ·分析计算第75-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6 结论与今后的工作第90-92页
致谢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干预代谢途径对缺血再灌注诱导肥大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