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概念与内涵 | 第10-17页 |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定义 | 第10-12页 |
一、 国外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定义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定义的研究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涵义 | 第12-14页 |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误区 | 第14-17页 |
一、 对信息技术的片面理解 | 第14-15页 |
二、 教育信息化和校园网的建设需要学校和政府相互协调 | 第15-16页 |
三、 当前基础教育体制尚未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提供必要的支持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第一节 系统论 | 第17-18页 |
一、 系统论的定义和特征 | 第17-18页 |
二、 系统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指导意义 | 第18页 |
第二节 信息论 | 第18-19页 |
一、 什么是信息论 | 第18页 |
二、 信息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指导意义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各种学习理论的指导 | 第19-22页 |
一、 行为主义的影响 | 第19-20页 |
二、 认知主义的影响 | 第20页 |
三、 人本主义的影响 | 第20页 |
四、 建构主义的影响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 | 第22-28页 |
第一节 软硬件资源的建设 | 第22-25页 |
一、 硬件资源建设 | 第22-23页 |
二、 软件资源建设 | 第23-24页 |
三、 软硬件资源建设策略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 第25-26页 |
一、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 第25页 |
二、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意识的培养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商业化教育产品教育理念的加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实现 | 第28-32页 |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策略 | 第28-29页 |
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做指导 | 第28页 |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要从教学结构入手,培养创新人才 | 第28页 |
三、 资源建设不容忽略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实现形式 | 第29-32页 |
一、 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内容,即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研究对象 | 第29页 |
二、 信息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手段,即运用信息技术是为课程表达服务 | 第29-30页 |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方位整合,即信息技术既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又作为辅助学习的手段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32-43页 |
第一节 试点学校调查活动的组织 | 第32页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2页 |
二、 调查问卷的实测 | 第32页 |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一、 教育信息化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 第32-34页 |
二、 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 第34-35页 |
三、 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 第35-38页 |
四、 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 第38-40页 |
五、 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 第40-43页 |
第六章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思考和展望 | 第43-47页 |
一、 软硬件资源建设 | 第43页 |
二、 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 第43页 |
三、 教学结构改革 | 第43-44页 |
四、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水平和效率 | 第44-45页 |
五、 重视和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ⅡTC)的评价及管理 | 第45-46页 |
六、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表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卷调查(学生) | 第49-51页 |
附表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卷调查(教师) | 第51-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