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论我国在押服刑人人格权的保护

前言第1-11页
第一部分 自然人的人格权第11-13页
 第一节 自然人人格权的概念第11页
  一、 人格第11页
  二、 人格权第11页
 第二节 人格权的性质--人格与人格权不可分离第11-12页
 第三节 自然人人格权的类型划分第12-13页
第二部分 自然人的人格权类型分析第13-22页
 第一节 物质型人格权分析第13-16页
  一、 生命权第13-14页
  二、 健康权第14-15页
  三、 身体权第15-16页
 第二节 精神型人格权分析第16-22页
  一、 姓名权第16-17页
  二、 隐私权第17-18页
  三、 肖像权第18-20页
  四、 名誉权第20-22页
第三部分 服刑人的人格权保护的意义和原则第22-27页
 第一节 服刑人的人格权保护的意义第22-24页
 第二节 对服刑人人格权保护的原则第24-27页
  一、 维持社会对服刑人的谴责性原则第25页
  二、 保证监管场所正常秩序的原则第25页
  三、 有利于在押服刑人回归社会的原则第25-26页
  四、 与国际法相接轨原则第26-27页
第四部分 我国服刑人人格权保护现状及改进建议第27-34页
 第一节 对在押服刑人物质型人格权的保护第27-29页
  一、 生命权的保护第27页
  二、 健康权的保护第27-28页
  三、 身体不受刑讯体罚权第28-29页
 第二节 对在押服刑人的精神型人格权的保护第29-32页
  一、 对姓名权的保护第29页
  二、 对肖像权的保护第29-30页
  三、 对隐私权的保护第30-31页
  四、 对名誉权的保护第31-32页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一些做法的探讨第32-34页
  一、 关于在押服刑人剃光头的问题第32页
  二、 关于在押服刑人在警察面前“蹲下”的做法第32-33页
  三、 关于在押服刑人必须写思想汇报的做法第33-34页
第五部分 关于死刑对剥夺犯罪人生命权分析及我国选择限制死刑的必要性第34-43页
 第一节 关于死刑的概念和本质属性第34-35页
  一、 死刑的概念和性质第34页
  二、 死刑的存在第34-35页
 第二节 死刑的兴衰过程第35-36页
  一、 报复时代的死刑第35页
  二、 威慑时代的死刑第35页
  三、 等价时代的死刑第35页
  四、 矫正时代的死刑第35-36页
  五、 折衷时代的死刑第36页
 第三节 关于死刑价值功能的分析第36-38页
  一、 死刑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第36-37页
  二、 死刑对于利益保护的作用分析第37-38页
  三、 死刑的公正性分析第38页
 第四节 关于死刑的人道性分析第38-39页
 第五节 我国选择限制死刑的分析第39-43页
  一、 从经济背景看废除死刑还不现实第40-41页
  二、 从政治背景看废除死刑的还不现实第41-42页
  三、 从人文背景看废除死刑还不现实第42-43页
第六部分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并购后整合:基于核心能力的观点
下一篇:基于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典型线状目标提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