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s | 第7-13页 |
目录 | 第13-15页 |
一、 举证责任及举证责任分配的有关理论问题 | 第15-21页 |
(一) 举证责任 | 第15-17页 |
(二) 举证责任分配的有关理论问题 | 第17-21页 |
1、 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性规则 | 第17页 |
2、 举证责任分配应当实现的价值取向 | 第17-21页 |
二、 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立法中的体现 | 第21-25页 |
(一) 我国劳动争议立法概述 | 第21-23页 |
1、 劳动争议 | 第21-22页 |
2、 立法概况 | 第22-23页 |
(二) 我国劳动争议立法中有关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 | 第23-25页 |
1、 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 | 第23-24页 |
2、 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处理适用了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性规则 | 第24-25页 |
三、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适用一般性举证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25-36页 |
(一) 从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分析 | 第25-30页 |
1、 劳动关系的概念已初显主体地位的不平等 | 第25-26页 |
2、 劳动合同不能反映主体地位的平等 | 第26-30页 |
(二) 从举证责任分配应实现的价值取向分析 | 第30-33页 |
1、 不利于实体法宗旨的实现 | 第30-31页 |
2、 不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 | 第31-33页 |
(三) 从劳动争议的特殊性分析 | 第33-35页 |
1、 劳动争议与行政争议主体地位的相似 | 第34-35页 |
2、 劳动仲裁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的相似 | 第35页 |
(四) 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分析 | 第35-36页 |
四、 可尝试的解决途径 | 第36-41页 |
(一) 导入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规则 | 第37-38页 |
1、 导入行政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 第37-38页 |
2、 导入行政诉讼法中关于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的证据的规则 | 第38页 |
3、 导入行政诉讼法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的规则 | 第38页 |
(二) 努力缩小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地位差距 | 第38页 |
(三) 切实完备劳动合同的各项制度 | 第38-39页 |
(四) 注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 第39页 |
(五) 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