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的宏观及微观需求预测分析研究

前言第1-4页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图表目录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概述第12-13页
  1.1.1 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概述第12页
  1.1.2 中国21世纪议程第12-13页
 1.2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3-15页
 1.3 水利问题产生的原因第15-17页
  1.3.1 自然原因第15-16页
  1.3.2 宏观层面原因第16-17页
  1.3.3 微观层面原因第17页
 1.4 水利需求预测问题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2 经济预测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8页
 1.5 问题提出和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21页
第1部分 水利宏观预测分析第21-77页
 第二章 水利发展的结构特征分析第21-24页
  2.1 以“网络”为特征的宏观结构第21-22页
  2.2 以“实体”为本质的微观结构第22页
  2.3 以“组合”为特征的中观结构第22-23页
  2.4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国民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需求模型的总体结构第24-31页
  3.1 建立水利需求模型的基础理论第24-27页
   3.1.1 研究模型的选择第24-25页
   3.1.2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特点第25-26页
   3.1.3 系统动力学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第26页
   3.1.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功能第26-27页
  3.2 国民经济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水利需求系统结构第27-28页
   3.2.1 水利需求系统的构成第27-28页
   3.2.2 水利需求系统的基本特征第28页
  3.3 水利需求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第28-30页
   3.3.1 国民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需求系统的结构模式第28页
   3.3.2 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分析第28-30页
  3.4 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对水利的要求分析第31-41页
  4.1 城市与区域经济第31页
  4.2 城市化进程第31-33页
   4.2.1 世界城市化进程第31-32页
   4.2.2 中国城市化进程第32-33页
  4.3 城市阶段划分第33-34页
  4.4 城市化动力机制第34-36页
   4.4.1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基础第34-35页
   4.4.2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第35页
   4.4.3 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后继动力第35-36页
  4.5 城市化水平预测第36-38页
   4.5.1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第36页
   4.5.2 常用的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第36-37页
   4.5.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第37-38页
  4.6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对水利的要求分析第38-39页
   4.6.1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对水利的要求第38-39页
   4.6.2 因果关系分析第39页
  4.7 小结第39-41页
 第五章 产业结构调整对水利要求分析第41-47页
  5.1 产业结构及其分类方法第41-42页
   5.1.1 产业与产业结构第41页
   5.1.2 产业的分类第41-42页
  5.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第42-43页
  5.3 产业布局格局第43-45页
  5.4 产业结构变化对水利的要求第45-46页
   5.4.1 产业结构变化对水利的要求第45-46页
   5.4.2 因果关系分析第46页
  5.5 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分析第47-60页
  6.1 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内涵第47-48页
  6.2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原理第48-49页
   6.2.1 系统—效益原理第48页
   6.2.2 综合动态平衡原理第48页
   6.2.3 层次—能级原理第48-49页
   6.2.4 总资源优化配置原理第49页
  6.3 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格局第49-54页
   6.3.1 非均衡格局状况第49-50页
   6.3.2 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分析第50-54页
  6.4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程度的扩大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第54-55页
  6.5 区域经济发展演变趋势第55-57页
   6.5.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轨迹及演化模式第55-57页
  6.6 区域经济对水利的要求第57-59页
   6.6.1 区域经济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第57-58页
   6.6.2 因果关系分析第58-59页
  6.7 小结第59-60页
 第七章 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及有效性检验第60-64页
  7.1 国民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利需求系统流图第60-61页
  7.2 水利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有效性检验第61-63页
   7.2.1 模型有效性检验第61-62页
   7.2.2 模型有效性检验的方法第62页
   7.2.3 模型有效性检验步骤第62页
   7.2.4 有效性检验的内容第62-63页
  7.3 小结第63-64页
 第八章 仿真结果分析第64-77页
  8.1 模型基本运行结果分析第64-74页
   8.1.1 人口发展趋势及城市化发展水平第64-65页
   8.1.2 经济发展预测第65页
   8.1.3 水资源供求发展趋势第65页
   8.1.4 城市化水平,工业化进程与水资源需求量第65-70页
   8.1.5 农业发展与水资源需求第70-71页
   8.1.6 环境系统第71-72页
   8.1.7 区域经济发展及水资源需求第72-73页
   8.1.8 水利投资第73-74页
  8.2 仿真实验分析第74-76页
   8.2.1 城市人均用水增长速度变化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第74-75页
   8.2.2 农业灌溉定额变化率增大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第75页
   8.2.3 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变化时对水资源的需求影响第75-76页
   8.2.4 水资源开发极端条件分析第76页
  8.3 小结第76-77页
第2部分 水利微观需求预测分析第77-102页
 第九章 大中型水利枢纽投资资本金计算方法研究第77-82页
  9.1 投资资本金及其合理确定的必要性第77-78页
  9.2 投资资本金的计算方法第78-79页
  9.3 实例分析第79-81页
  9.4 小结第81-82页
 第十章 大中型水利枢纽最大可承受运行费用预测分析第82-86页
  10.1 概述第82页
  10.2 最大可承受年运行费用第82-84页
   10.2.1 总成本费用及年运行费用第82页
   10.2.2 最大可承受年运行费用第82-83页
   10.2.3 影响财务承受能力的因素第83-84页
  10.3 实例分析第84-85页
   10.3.1 基本情况第84页
   10.3.2 计算分析第84-85页
  10.4 小结第85-86页
 第十一章 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实证预测分析第86-100页
  11.1 投资及管理运行效益分析第86-88页
   11.1.1 工程投资基本情况第86页
   11.1.2 工程运行期财务效益及总成本费用分析第86-88页
  11.2 全部投资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第88-93页
   11.2.1 财务盈利指标计算分析第88-91页
   11.2.2 运行期投资利润分析第91-93页
  11.3 全部投资清偿能力及资金运作分析第93-97页
   11.3.1 资金运作及搭桥资金需求分析第93-97页
   11.3.2 清偿能力分析第97页
  11.4 财务状况风险分析第97-99页
   11.4.1 水文条件恶化时财务经济状况分析第97-98页
   11.4.2 供水效益改善时财务状况预测分析第98-99页
  11.5 运行期国家财政资助的三种方案第99页
  11.6 小结第99-100页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流水权和黄河取水权市场研究
下一篇:行政公开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