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民间歌舞与中国传统戏曲 | 第7-15页 |
·中国传统戏曲与民间歌舞的历史渊源 | 第7-11页 |
·中国戏曲从模仿劳动歌舞中展现萌芽 | 第7-8页 |
·中国戏曲在借鉴和吸收民间音乐中逐步成型 | 第8-9页 |
·中国传统戏曲在民间歌舞的融合下走向成熟 | 第9-11页 |
·中国传统戏曲在地方表演形式融合下走向繁荣 | 第11页 |
·传统戏曲的发展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鲜明坐标” | 第11-14页 |
·昆曲 | 第11-12页 |
·梆子腔 | 第12页 |
·京剧 | 第12页 |
·评剧 | 第12-13页 |
·二人台 | 第13页 |
·豫剧 | 第13页 |
·湖南花鼓戏 | 第13-14页 |
·现代戏曲的演变离不开民间音乐的“催化” | 第14-15页 |
第2章 中国民族声乐与戏曲----诉说不尽的艺术情缘 | 第15-19页 |
·戏曲与民歌的联姻----- “戏”与“歌”的艺术因缘 | 第15-19页 |
·戏曲与民歌的联姻的前因后果 | 第15-17页 |
·“戏歌综合”的艺术因缘:之一——韵味 | 第17页 |
·“戏歌综合”的艺术因缘:之二——咬字 | 第17-18页 |
·“戏歌综合”的艺术因缘:之三——唱法 | 第18-19页 |
第3章 从艺术作品看“戏歌综合”的审美特征 | 第19-26页 |
·依词唱曲 | 第19-21页 |
·板式变化体的运用 | 第21-22页 |
·音乐主题 | 第22-26页 |
第4章 从演唱技巧看“戏歌综合”的审美特征 | 第26-30页 |
·“戏歌综合”审美特征之一:清晰晓义 | 第26-28页 |
·“戏歌综合” 审美特征之二:行腔和运腔 | 第28-29页 |
·“戏歌综合” 审美特征之三:动情感人 | 第29-30页 |
第5章“戏歌综合”演唱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 第30-33页 |
结论:“戏歌综合”演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