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s | 第8-14页 |
导论 研究的缘起和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一、研究缘起与对象的确定 | 第14-16页 |
二、本研究之意义 | 第16-18页 |
三、文献资料回顾 | 第18-21页 |
(一) 城镇化与城镇社会性质的相关论述 | 第18-19页 |
(二) 关于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论资源 | 第19-20页 |
(三) 关于中国教育变迁的一些论述 | 第20-21页 |
四、本研究使用的方法 | 第21-23页 |
五、研究流程 | 第23-24页 |
第一章 教育冲突事件的再现 | 第24-31页 |
一、群体性事件 | 第24-25页 |
二、愤怒的BBS | 第25-29页 |
三、利益博弈的结果 | 第29-30页 |
四、归因 | 第30-31页 |
第二章 青龙江畔的小渔村 | 第31-52页 |
一、龙港镇的地理沿革、传说与气候变迁 | 第31-38页 |
(一) 龙港镇的地理沿革与美丽传说 | 第31-33页 |
(二) 龙港镇的气候 | 第33-36页 |
(三) 历史上充满洪涝与灾荒的印记 | 第36-38页 |
二、海寇危害当地人的生存 | 第38页 |
三、瘟疫与神祗 | 第38-40页 |
四、计划生育对教育扭曲的动力 | 第40-43页 |
五、龙港镇的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特征 | 第43-48页 |
六、浙南人群的文化性格 | 第48-52页 |
(一) 彪悍好斗 | 第48页 |
(二) 取巧善技 | 第48-49页 |
(三) 善于冒险 | 第49-52页 |
第三章 龙港镇建立之前的教育溯源 | 第52-72页 |
一、龙港镇教育的历史溯源 | 第52-57页 |
(一) 县学 | 第52-53页 |
(二) 书院 | 第53-54页 |
(三) 社学 | 第54-56页 |
(四) 私塾与义塾 | 第56-57页 |
二、清朝末年与民国时期的龙港镇教育 | 第57-66页 |
三、1949年至1981年龙港镇所在县域的教育发展轨迹 | 第66-72页 |
第四章 浙南小镇的建立 | 第72-87页 |
一、县城的诱惑 | 第72-75页 |
二、发展空间的窘迫与建镇的曙光 | 第75页 |
三、龙港镇的建立 | 第75-87页 |
(一) 建镇前的酝酿 | 第75-77页 |
(二) 别出心裁的公关宣传策略 | 第77-78页 |
(三) 因地制宜政策的巨大风险 | 第78-87页 |
1. 自理户口给予农民廉价的城市居民身份 | 第78-79页 |
2. 土地买卖的瞒天过海 | 第79-80页 |
3. 建筑风格折射出龙港镇的文化个性 | 第80-87页 |
(1) 龙港镇建筑的历史变迁 | 第80-82页 |
(2) 顶天立地式的建筑风格 | 第82-84页 |
(3) 龙港镇私人住宅的文化个性 | 第84-87页 |
第五章 浙南小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演化 | 第87-112页 |
一、惊人的进城浪潮 | 第87-88页 |
二、紧张的粮食供应 | 第88-89页 |
三、稀少而又虚弱的教育资源穷于面对强大的需求 | 第89-96页 |
(一) 移民的涌入 | 第89-92页 |
(二) 农民的进城动力——两个进城报告和一个故事 | 第92-95页 |
(三) 隐名埋姓与学号的奇货可居 | 第95-96页 |
四、躁动的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寻找各自的出路——对于教育的无奈回 | 第96-103页 |
五、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教育分流的两种怪胎路径 | 第103-110页 |
(一) 童工的回潮 | 第103-106页 |
(二) 师公的道袍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观照 | 第106-110页 |
六、劝学——地方政府猫抓老鼠的无奈之举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青龙学校的办学历史 | 第112-127页 |
一、叶校长的家世背景 | 第112-113页 |
二、第一次访问和第一个故事 | 第113-116页 |
三、第二次访问与第二个故事 | 第116-119页 |
四、人情与办学之间相得益彰的关系 | 第119-121页 |
五、龙港镇私人办学的历史观照 | 第121-127页 |
第七章 龙港镇学校生产的人及其命运的变迁——以一个家庭的教育谱系为例 | 第127-154页 |
一、户籍 | 第127-130页 |
二、政治优势的遗传 | 第130-132页 |
三、长子曲折的求学经历——隔代期望与焦虑——升学愿望的曲折实现 | 第132-135页 |
四、次子的成材经历——学校教育的失败还是成功? | 第135-139页 |
五、三子的曲折人生——学校教育的一个奇迹 | 第139-154页 |
(一) 童年的读书生涯 | 第141-142页 |
(二) 第一次转学 | 第142-143页 |
(三) 第二次转学 | 第143-145页 |
(四) 失败的高中生涯 | 第145-148页 |
(五) 高考的一惊一喜、上上签以及祖宗的椅子坟 | 第148-151页 |
(六) 无助的大学生涯——追求兴趣与现实之间的剧烈冲突 | 第151-152页 |
(七) 转机 | 第152-154页 |
结语 | 第154-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