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怠速法汽车排放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页 |
·双怠速测试概述 | 第10-12页 |
·双怠速概念 | 第10-11页 |
·双怠速测试程序 | 第11-12页 |
·排放分析仪介绍 | 第12页 |
·研究该课题目标和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国内外概况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自动测试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20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6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16-17页 |
·微处理器的选用 | 第17-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自动测试系统电路设计 | 第20-34页 |
·步进电机控制 | 第20-23页 |
·TA8435H芯片的介绍 | 第20页 |
·步进电机的选择 | 第20-21页 |
·电机控制硬件电路设计 | 第21-23页 |
·双口RAM的扩展 | 第23-25页 |
·IDT7005特点和用法 | 第23-25页 |
·扩展电路设计 | 第25页 |
·接口通讯电路设计 | 第25-32页 |
·OBD-II及K线 | 第25-29页 |
·通讯电缆设计 | 第29-31页 |
·RS-232C标准接口通讯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电源 | 第32页 |
·可靠性设计 | 第32-33页 |
·系统总电路图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 第34-47页 |
·控制算法 | 第34-37页 |
·PID控制原理 | 第34-35页 |
·增量式PID的控制算法 | 第35-37页 |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参数的整定 | 第37页 |
·与汽车ECU通讯 | 第37-42页 |
·汽车协议 | 第37-38页 |
·协议要点及算法 | 第38-42页 |
·通讯程序设计 | 第42页 |
·控制程序设计 | 第42-44页 |
·与上位机通讯程序设计 | 第44-45页 |
·与分析仪通讯程序设计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机械传动机构设计 | 第47-54页 |
·运动分析 | 第47页 |
·齿轮设计 | 第47-50页 |
·应用场合条件分析 | 第47页 |
·齿轮类型、材料及精度选定 | 第47页 |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准则设计齿轮参数 | 第47-50页 |
·齿轮结构设计 | 第50页 |
·绘制齿轮零件图 | 第50页 |
·齿条及滑槽设计 | 第50-52页 |
·材料及精度的选定 | 第50页 |
·齿条参数确定 | 第50-51页 |
·齿条结构及尺寸设计 | 第51页 |
·滑槽尺寸及结构设计 | 第51-52页 |
·支架设计及固定 | 第52-53页 |
·设计构想 | 第52页 |
·材料选择 | 第52页 |
·固定支架 | 第52-53页 |
·总装配图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时滞控制 | 第54-58页 |
·引言 | 第54页 |
·纯滞后系统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 | 第54-55页 |
·时滞控制策略 | 第55-57页 |
·延迟时间τ限界内 | 第55-56页 |
·延迟时间τ限界外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实验仿真分析 | 第58-69页 |
·时滞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58-64页 |
·发动机建模 | 第58-61页 |
·步进电机建模 | 第61页 |
·仿真分析 | 第61-64页 |
·实验一 | 第64-66页 |
·实验二 | 第66-67页 |
·实验三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