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道路关键参数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12页 |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 第9-11页 |
·交通事故中人和道路共同作用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6页 |
·驾驶员视觉特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5页 |
·道路线形设计新理念 | 第15-16页 |
·提出问题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7-18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驾驶员视觉理论及注视理论 | 第21-30页 |
·视觉理论 | 第21-25页 |
·视觉生理 | 第21-22页 |
·视觉心理与视知觉 | 第22-23页 |
·驾驶员视知觉与行车错觉 | 第23-25页 |
·注视理论 | 第25-28页 |
·注视基本形式 | 第25-26页 |
·眼动参数 | 第26-28页 |
·本文试验参数的选取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道路试验 | 第30-40页 |
·试验目的及思路 | 第30页 |
·试验目的 | 第30页 |
·试验思路 | 第30页 |
·驾驶人员、车辆及试验设备 | 第30-36页 |
·驾驶人员和试验车辆 | 第30-31页 |
·试验设备 | 第31-36页 |
·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试验流程 | 第36-37页 |
·试验具体步骤 | 第37页 |
·数据记录 | 第37-40页 |
第四章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0-62页 |
·数据分析方法及分析工具选择 | 第40-41页 |
·相关与检验 | 第40-41页 |
·统计分析工具介绍 | 第41页 |
·异常数据的剔除 | 第41页 |
·参数变化率的提出 | 第41-44页 |
·基准值的选定 | 第42-43页 |
·眼动速度变化率 | 第43-44页 |
·驾驶员眼动参数与速度关系研究 | 第44-48页 |
·驾驶员眼动参数与坡度关系研究 | 第48-55页 |
·下坡分析 | 第48-53页 |
·上坡分析 | 第53-55页 |
·驾驶员眼动参数与平曲线关系研究 | 第55-58页 |
·驾驶员眼动参数与弯坡组合工况关系研究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协同模型的建立 | 第62-71页 |
·评价阈值的确定 | 第62-63页 |
·协同学原理 | 第63-65页 |
·协同学理论简介 | 第63-64页 |
·协同学系统的特点 | 第64页 |
·协同振荡模型一般式[5] | 第64-65页 |
·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协同振荡模型 | 第65-6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各权系数的确定 | 第66-68页 |
·模型的初步验证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一、结论 | 第71-72页 |
二、建议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