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理论基础与模式选择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4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四、全文的基本框架 | 第14页 |
第二章 个人破产制度的基本模式 | 第14-24页 |
一、破产以及个人破产 | 第14-17页 |
(一)破产的定义 | 第14-15页 |
(二)个人破产的定义 | 第15-16页 |
(三)个人破产制度立法比较研究 | 第16页 |
(四)我国个人破产立法的发展与现状 | 第16-17页 |
二、个人破产制度的两种基本模式 | 第17-24页 |
(一)个人破产制度的基本构成 | 第17-20页 |
1 债务人、债权人均可以提出破产申请 | 第17-18页 |
2 债务免责的权利 | 第18页 |
3 保留债务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 第18-19页 |
4 按顺序清偿 | 第19页 |
5 破产后免责的债务是有范围的 | 第19-20页 |
(二)破产偿债安排 | 第20-24页 |
1 和解 | 第20-21页 |
2 用现有财产清偿债务的破产安排 | 第21-22页 |
3 用未来收入清偿债务的破产安排 | 第22-24页 |
(三)两种基本模式 | 第24页 |
第三章 个人破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2页 |
一、影响个人破产的因素 | 第25-27页 |
(一)宏观经济因素 | 第25页 |
(二)申请破产的法律诱因 | 第25-26页 |
(三)豁免财产 | 第26-27页 |
(四)社会因素—负面评价 | 第27页 |
二、个人破产制度的影响 | 第27-30页 |
(一)个人破产对信贷市场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二)个人破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个人破产因素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1页 |
(一)消除法律对债务人破产的诱导作用 | 第30-31页 |
(二)制定合适的豁免财产水平 | 第31页 |
(三)消除社会对破产者的负面评价 | 第31页 |
四、个人破产制度的影响对我国的意义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经济合理性 | 第32-41页 |
一、社会收益最大化 | 第32-37页 |
二、给与债权人足够偿还 以保持合适的贷款利率 | 第37-38页 |
三、公平对待多个债权人 | 第38-40页 |
四、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 | 第41-48页 |
一、个人破产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43页 |
二、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想 | 第43-48页 |
(一)基本构想 | 第43-45页 |
1 和解制度 | 第43-44页 |
2 破产清算 | 第44页 |
3 用未来收入偿债 | 第44-45页 |
4 "最优个人破产制度"的建议 | 第45页 |
(二)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基本构想 | 第45-47页 |
(三)基本构想的支持理由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