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体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第8页
 §1-2 该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第8-9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9-10页
第二章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的概念及意义第10-16页
 §2-1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概念的认识第10-13页
  2-1-1 区域的基本概念第10页
  2-1-2 产品质量的基本概念第10-11页
  2-1-3 信用的概念第11-12页
  2-1-4 质量信用的概念第12页
  2-1-5 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第12-13页
 §2-2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的概念及特性第13-14页
  2-2-1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的含义第13页
  2-2-2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的特性第13-14页
 §2-3 开展区域产品质量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第14-16页
  2-3-1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的重要道德基础第14页
  2-3-2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第14-15页
  2-3-3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建设是提高区域产品质量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15页
  2-3-4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建设是增加区域企业产品无形资产和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有利武器第15-16页
第三章 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第16-19页
 §3-1 非对称信息第16页
  3-1-1-非对称信息的定义第16页
  3-1-2-次品与逆选择第16页
 §3-2 差异化和博弈论第16-19页
  3-2-1 差异化第16-17页
  3-2-2 博弈论第17-19页
第四章 浙江省区域产品质量信用状况分析第19-25页
 §4-1 浙江省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的由来第19-20页
  4-1-1 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随产业集群而来第19页
  4-1-2 引起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第19-20页
 §4-2 浙江省区域产品质量信用问题现状第20-22页
  4-2-1 质量信用问题是区域经济中的一大问题第20-21页
  4-2-2 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质量信用状况的好转第21-22页
  4-2-3 质量信用形势依然严峻第22页
 §4-3 浙江省区域产品质量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第22-25页
  4-3-1 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体制不完善滋生了区域产品质量信用缺失第23页
  4-3-2 信任危机和道德失范“打造”了企业产品质量信用的缺失第23页
  4-3-3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不到位,对失信行为惩罚不到位的必然产物第23-24页
  4-3-4 信用法制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第24页
  4-3-5 产品质量信用信息不对称第24-25页
第五章 区域产品质量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第25-28页
 §5-1 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劣质品驱除合格品第25-26页
 §5-2 区域产品无差异竞争造成低质低价第26页
 §5-3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第26-28页
第六章 提高区域产品质量信用的措施第28-35页
 §6-1 明晰产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区域产品质量信用建设的基础第28页
 §6-2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树立以信为本的观念第28-29页
 §6-3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支撑和规范区域产品质量信用建设第29-30页
 §6-4 建立区域产品质量信用奖惩机制,促使企业诚实守信第30页
 §6-5 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区域产品差异化水平,推进质量信用建设第30-31页
 §6-6 发展名牌战略,提高区域产品质量竞争力,促进质量信用建设第31-32页
 §6-7 建设行业商会,发挥全社会力量,完善质量信用推进机制第32-35页
  6-7-1 行业商会建立的由来和定位第32-33页
  6-7-2 行业商会的宗旨和具体职能第33-34页
   6-7-2-1 行业商会的宗旨第33页
   6-7-2-2 具体职能第33-34页
  6-7-3 行业商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第34-35页
第七章 总结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品供应链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