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22页 |
·研究意义及问题提出 | 第14-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问题提出 | 第15-17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主要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8-19页 |
·研究主要方法 | 第18-19页 |
·数据来源 | 第19页 |
·研究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9-22页 |
·研究主要创新 | 第19-20页 |
·研究不足 | 第20-22页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22-30页 |
·理论回顾 | 第22-25页 |
·新古典贸易理论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的研究 | 第22-23页 |
·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的研究 | 第23页 |
·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的研究 | 第23-24页 |
·竞争优势理论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的研究 | 第24页 |
·新经济地理学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的研究 | 第24-25页 |
·产地竞争与主产地形成理论对布局与区域分工的研究 | 第25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5-30页 |
·农业区域专业化测度研究 | 第25-26页 |
·农民种植决策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区域分布与区域专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7-28页 |
·区域专业化的经济效应研究 | 第28-30页 |
第3章 中国油料作物区域布局与区域专业化的变迁 | 第30-38页 |
·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区位熵 | 第30页 |
·地区间相对专业化指数 | 第30-31页 |
·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专业化程度测算 | 第31-37页 |
·区位熵 | 第31-35页 |
·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我国农民种植决策的市场信息敏感性分析 | 第38-68页 |
·农户微观种植决策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我国油料作物农民种植决策计量模型 | 第40-65页 |
·区域划分及竞争作物选择原则 | 第40-41页 |
·模型估计与结果解释 | 第4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5章 我国油料作物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分析 | 第68-88页 |
·第一要素 | 第68-78页 |
·土地资源 | 第71-73页 |
·气候资源 | 第73-74页 |
·降雨量 | 第74-75页 |
·光照 | 第75页 |
·水资源 | 第75-76页 |
·农村劳动力数量 | 第76-77页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第77-78页 |
·第二要素 | 第78-81页 |
·交通便利性 | 第78-79页 |
·地区工业化程度 | 第79-80页 |
·城市化程度 | 第80-81页 |
·当地市场需求状况 | 第81页 |
·第三要素 | 第81-88页 |
·人力资本 | 第81-82页 |
·R&D水平 | 第82-83页 |
·我国油料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 第83-88页 |
第6章 我国油料作物区域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 第88-104页 |
·实证分析 | 第89-99页 |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介绍 | 第89-91页 |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 第91-94页 |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94-98页 |
·产地竞争效应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4页 |
第7章 油料作物区域专业化的经济效应—基于技术效率的视角 | 第104-114页 |
·理论模型 | 第104-106页 |
·结果估计 | 第106-113页 |
·模型及数据说明 | 第106-107页 |
·区域间的技术率差异的交叉联立列表分析 | 第107-112页 |
·技术效率损失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