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1 导论第16-28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研究目标与逻辑第18-23页
     ·研究目标第18页
     ·研究逻辑第18-23页
   ·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数据来源第24页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4页
     ·论文的结构第24-25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5-28页
     ·可能的创新第25-26页
     ·存在的不足第26-28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8-42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28-30页
     ·开放经济第28-29页
     ·能源结构第29页
     ·节能减排第29-30页
   ·论基础第30-32页
     ·发展经济学第30-31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31-32页
     ·持续发展理论第32页
   ·文献综述第32-42页
     ·研究方法及模型回顾第32-35页
     ·经验研究进展第35-39页
     ·文献简要评述第39-42页
3 中国能源、环境及对外经济贸易的特征分析第42-58页
   ·中国能源问题的特征分析第42-48页
     ·中国的能源储备、供给及消费特征第42-47页
     ·中国能源的价格第47-48页
   ·中国环境问题的特征分析第48-52页
     ·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第48-50页
     ·中国环境管制及治理情况第50-52页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特征分析第52-58页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第52-54页
     ·货物进出口贸易概况第54-58页
4 开放经济对节能减排的传导机制第58-86页
   ·开放经济对节能减排的规模效应第58-66页
     ·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检验第58-62页
     ·业外资对内资的挤入(出)效应再检验第62-63页
     ·经济增长对工业污染排放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第63-66页
   ·开放经济对节能减排的结构效应第66-72页
     ·开放经济对工业结构的影响第66-67页
     ·开放经济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第67-69页
     ·开放经济对能源结构的影响第69-71页
     ·结构变化对污染排放与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第71-72页
   ·开放经济对节能减排的技术效应第72-78页
     ·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测度及比较第72-74页
     ·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第74-77页
     ·工业技术对污染排放与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第77-78页
   ·开放经济对节能减排的政策效应第78-86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检验第78-80页
     ·开放经济对环境政策的影响第80-81页
     ·环境政策对节能减排的影响第81-83页
     ·向底线赛跑假说的检验第83-86页
5 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系统关系检验第86-106页
   ·模型设定第86-88页
     ·终端影响第86-87页
     ·传导机制第87-88页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第88-90页
     ·含分布滞后项的联立方程模型第88页
     ·随机前沿分析第88-89页
     ·技术溢出指数测算第89-90页
     ·数据处理第90页
   ·工业生产率的测度第90-91页
     ·按地区测算的生产率第90-91页
     ·按行业测算的生产率第91页
   ·经验分析第91-100页
     ·联立方程估计第91-95页
     ·累计效应估计第95-98页
     ·情景模拟第98-100页
   ·进一步讨论:能源价格改革第100-106页
     ·能源需求的价格弹性第100-103页
     ·能源价格的改革方向第103-106页
6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第106-112页
   ·全文总结第106-109页
   ·政策建议第109-111页
     ·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开放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动力第109页
     ·强化市场换技术战略、萃取技术溢出以促进节能减排第109-110页
     ·调整工业结构、依据能耗与污染特征引导产业开放第110页
     ·强化市场机制、促进环境管制对开放经济的正向激励第110-111页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0页
附表第120-127页
附录第127-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发表论文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与我国油料作物区域专业化研究
下一篇:对外开放对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