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6页 |
| ·交流伺服系统控制策略 | 第12-13页 |
| ·直接转矩控制 | 第13-14页 |
| ·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方向 | 第14-1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电磁减速型PMSM 伺服系统的总体方案分析 | 第17-22页 |
| ·电磁减速型PMSM 伺服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分析 | 第17-19页 |
| ·技术实现方案分析 | 第19-21页 |
| ·硬件方案 | 第19-20页 |
| ·软件方案 | 第20-21页 |
| ·核心器件选型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22-28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类型 | 第22-23页 |
| ·逆变器模型及电压空间矢量 | 第23-24页 |
| ·坐标变换 | 第24-25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4章 基于工程无PG 的电磁减速型PMSM 直接转矩控制 | 第28-43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DTC 控制原理 | 第28-29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SVM-DTC 控制方法 | 第29-34页 |
| ·参考矢量的产生 | 第30-32页 |
| ·电压矢量脉宽调制 | 第32-34页 |
| ·工程无PG 控制算法 | 第34-38页 |
|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 第34-35页 |
| ·转子位置估计 | 第35-36页 |
| ·PMSM-DTC 转速估计 | 第36-38页 |
| ·电机参数自学习 | 第38-39页 |
| ·SVM-DTC 的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电磁减速型PMSM 伺服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43-56页 |
| ·人机界面与功能介绍 | 第43-45页 |
| ·功能按键及指示灯说明 | 第43-44页 |
| ·显示模块与功能设置 | 第44-45页 |
| ·电磁减速型PMSM 伺服系统整体组成框图 | 第45-46页 |
| ·控制板电路设计 | 第46-49页 |
| ·控制器最小系统 | 第46-47页 |
| ·电流检测电路 | 第47-48页 |
| ·母线电压检测电路 | 第48页 |
| ·转速检测电路 | 第48-49页 |
| ·模拟信号输入电路 | 第49页 |
| ·功率板电路设计 | 第49-54页 |
| ·基于软开关的逆变电路 | 第50-52页 |
| ·信号驱动电路 | 第52-53页 |
| ·保护与泵升抑制电路 | 第53页 |
| ·辅助电源电路 | 第53-54页 |
| ·整机连接及其工作原理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电磁减速型PMSM 伺服系统软件设计 | 第56-66页 |
| ·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及在MCF52235 上的移植 | 第56-59页 |
| ·μC/OS-Ⅱ简介 | 第56页 |
| ·μC/OS-Ⅱ在MCF52235 上的移植 | 第56-59页 |
| ·μC/OS-Ⅱ平台下任务设计 | 第59-60页 |
| ·主要任务软件实现 | 第60-63页 |
| ·信号转换任务 | 第60-61页 |
| ·控制算法任务 | 第61-62页 |
| ·SVPWM 输出任务 | 第62-63页 |
| ·人机界面软件设计 | 第63-64页 |
| ·软件调试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7章 实验与分析 | 第66-69页 |
| ·伺服系统实验平台介绍 | 第66-67页 |
| ·系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70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附录一 控制板电路图 | 第75-79页 |
| 附录二 功率板电路图 | 第79-82页 |
| 附录三 操作面板电路图 | 第82-83页 |
| 附录四 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 摘要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