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意义、目的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工作内容 | 第12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组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住宅工业化发展历程 | 第15-33页 |
·什么是住宅工业化? | 第15-16页 |
·住宅工业化体系内容 | 第16-17页 |
·国外住宅工业化发展历程 | 第17-29页 |
·美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历程 | 第18-23页 |
·日本住宅工业化发展历程 | 第23-28页 |
·美、日住宅工业化对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启示 | 第28-29页 |
·国内住宅工业化建设历程 | 第29-31页 |
·国内住宅工业化研究动态-CSI住宅体系的探索及研究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研究 | 第33-74页 |
·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 | 第34-51页 |
·PC(Precast Concrete)结构的优势 | 第35页 |
·PC(Precast Concrete)结构的种类 | 第35-49页 |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Wall Precast Concrete)结构体系 | 第35-38页 |
·预制装配式框架(Rahmen Precast Concrete)结构体系 | 第38-41页 |
·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Wall Rahmen Precast Concrete)结构体系 | 第41-42页 |
·叠合板结构(PCF工法) | 第42-46页 |
·预制混凝土结构应用实例: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项目 | 第46-49页 |
·目前PC(Precast Concrete)结构工业化住宅开发过程中的困难 | 第49-50页 |
·中国PC(Precast Concrete)结构住宅开发的未来 | 第50-51页 |
·钢结构工业化住宅体系的应用 | 第51-68页 |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体系(Cassett)以C型钢为主 | 第52-57页 |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 | 第57-68页 |
·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分类 | 第58-62页 |
·钢结构住宅配套体系 | 第62-63页 |
·结构抗侧力设计与节点设计 | 第63-64页 |
·多层钢结构体系的综合及比较 | 第64-68页 |
·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8页 |
·住宅工业化结构体系总结与比较 | 第68-72页 |
·小结-适合中国的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发展模式 | 第72-74页 |
·中国的工业化住宅结构适选体系 | 第72-73页 |
·中国住宅工业化结构体系发展模式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基于工业化建设方式上的CSI住宅体系研究 | 第74-107页 |
·CSI住宅体系研究 | 第74-79页 |
·CSI住宅体系出台背景 | 第74-75页 |
·CSI住宅体系研究内容 | 第75-77页 |
·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 | 第77-78页 |
·CSI住宅建设实施的意义 | 第78-79页 |
·工业化住宅部品体系的发展 | 第79-85页 |
·国内工业化部品体系分类与总结 | 第79-83页 |
·工业化部品体系发展制约因素 | 第83-85页 |
·集成绿色部品体系的绿色住宅的工业化制造 | 第85-105页 |
·住宅绿色部品体系的提出 | 第85-87页 |
·住宅绿色部品体系集成技术运用 | 第87-90页 |
·绿色部品体系常用技术部品总结与分析 | 第90-105页 |
·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技术应用 | 第90-98页 |
·太阳能光热系统集成技术应用 | 第98-100页 |
·住宅水系统的架空地板以及同层排水技术应用 | 第100-104页 |
·其他技术运用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7-112页 |
·结论 | 第107-108页 |
·全球化视野下的工业化住宅体系的形成 | 第108-110页 |
·住宅通用体系的建立 | 第108-109页 |
·住宅建设国际间合作的加强 | 第109-110页 |
·中国工业化绿色住宅的发展前景 | 第110-111页 |
·商品住宅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110页 |
·保障性住宅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110-111页 |
·回顾与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