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Ⅲ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铝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介孔氧化铝的合成及其在柴油加氢脱硫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3-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27页
    2.1 油品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分布第15-16页
    2.2 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组成第16-17页
        2.2.1 活性金属及助剂第16-17页
        2.2.2 载体第17页
    2.3 介孔氧化铝材料及其研究进展第17-21页
        2.3.1 介孔氧化铝的合成第18-20页
        2.3.2 介孔氧化铝的应用第20-21页
    2.4 纤维素第21-25页
        2.4.1 纳米纤维素第22页
        2.4.2 纤维素的提取分离第22-25页
    2.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3章 实验部分第27-33页
    3.1 实验方案设计第27页
    3.2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第27-29页
        3.2.1 实验药品第27-28页
        3.2.2 实验气体第28页
        3.2.3 实验仪器第28-29页
    3.3 载体及对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9页
    3.4 表征方法第29-33页
        3.4.1 粉末X射线衍射(XRD)表征第29页
        3.4.2 N_2吸附-脱附表征第29-30页
        3.4.3 扫描电镜(SEM)表征第30页
        3.4.4 拉曼光谱(Raman)表征第30页
        3.4.5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第30页
        3.4.6 透射电镜(TEM)表征第30页
        3.4.7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HRTEM)表征第30-31页
        3.4.8 催化剂的模型化合物HDS活性评价第31-33页
第4章 以CNF为模板合成介孔氧化铝催化剂及HDS活性评价第33-51页
    4.1 载体及催化剂的制备第33-34页
    4.2 载体及其催化剂的表征第34-44页
        4.2.1 XRD表征第34-35页
        4.2.2 N_2吸附-脱附表征第35-36页
        4.2.3 样品的SEM和 TEM分析第36-37页
        4.2.4 样品的H2-TPR表征第37-39页
        4.2.5 样品的Raman表征第39-40页
        4.2.6 硫化态催化剂的XPS表征第40-42页
        4.2.7 硫化态催化剂的HRTEM表征第42-44页
    4.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4-48页
        4.3.1 DBT的加氢脱硫反应第44-45页
        4.3.2 DBT的加氢脱硫反应网络第45-47页
        4.3.3 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及分析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5章 以MCC为模板合成介孔氧化铝催化剂及活性评价第51-61页
    5.1 载体及催化剂的制备第51页
        5.1.1 载体材料的制备第51页
        5.1.2 催化剂的制备第51页
    5.2 载体及催化剂的表征第51-56页
        5.2.1 载体和氧化态催化剂的XRD表征第51-53页
        5.2.2 N_2吸附-脱附表征第53-55页
        5.2.3 Raman表征第55-56页
    5.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6-58页
        5.3.1 DBT的加氢脱硫反应第56-57页
        5.3.2 DBT的加氢脱硫反应网络第57-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6章 以秸秆、棉花为原料制备介孔氧化铝催化剂及活性评价第61-71页
    6.1 纤维素的提取第61-62页
    6.2 载体及催化剂的制备第62页
        6.2.1 载体材料的制备第62页
        6.2.2 催化剂的制备第62页
    6.3 载体及催化剂的表征第62-67页
        6.3.1 NCS体系载体的XRD表征第62-63页
        6.3.2 NCC体系载体的XRD表征第63-64页
        6.3.3 NCC体系的N_2吸附-脱附表征第64-65页
        6.3.4 NCS体系的N_2吸附-脱附表征第65-67页
    6.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67-69页
        6.4.1 NCC体系加氢脱硫反应活性评价第67-68页
        6.4.2 NCS体系加氢脱硫反应活性评价第68-69页
    6.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5页
    7.1 结论第71-72页
    7.2 展望第72-75页
参考文献第75-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89-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增设非法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下一篇:柴油机电动增压匹配与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