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当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数据犯罪的危害及认定 | 第11-17页 |
(一) 我国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内涵和重要性 | 第11-13页 |
1. 我国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内涵 | 第11页 |
2.我国计算机信息数据的重要性 | 第11-13页 |
(二) 我国计算机信息数据犯罪的社会危害与诱发原因 | 第13-15页 |
1. 我国计算机数据犯罪的社会危害 | 第13页 |
2.我国计算机数据犯罪的诱发原因 | 第13-15页 |
(三) 计算机信息数据犯罪体系 | 第15-17页 |
二、现行《刑法》及司法解释对计算机信息数据犯罪规制的不足 | 第17-22页 |
(一) 《刑法》对计算机信息数据犯罪规制的不足 | 第17-19页 |
1.司法解释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保护对象单一 | 第17页 |
2.特定罪名保护的数据范围有限 | 第17-18页 |
3. 利用计算机实施传统犯罪罪名关注的仍是传统法益 | 第18-19页 |
(二) 司法解释针对计算机信息数据犯罪规定存在不足 | 第19-22页 |
1. 违法所得金额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适用限制 | 第19-20页 |
2. 以判决(2015)武刑初字第1101号为例 | 第20-22页 |
三、学术界对增设非法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争论 | 第22-27页 |
(一) 反对增设非法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具体理由 | 第22-23页 |
(二) 赞同增设非法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主要理由 | 第23-24页 |
1. 现有法律无力规制计算机信息数据犯罪 | 第23页 |
2. 持有型犯罪立法上有扩张的趋势 | 第23-24页 |
3. 计算机信息数据的特殊性 | 第24页 |
(三) 国际上对增设非法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态度 | 第24-25页 |
(四) 我国现行《刑法》中对持有型犯罪的立法目的 | 第25-27页 |
1. 数据相关犯罪的产业链 | 第25页 |
2. 类似违法行为的立法经验 | 第25-27页 |
四、对增设非法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立法构想 | 第27-36页 |
(—) 非法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概念 | 第27-28页 |
(二) 非法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犯罪构成 | 第28-31页 |
1. 本罪的犯罪主体 | 第28-29页 |
2. 本罪的主观方面 | 第29-30页 |
3. 本罪的犯罪客体 | 第30-31页 |
4. 本罪的客观方面 | 第31页 |
(三) 本罪的刑事责任 | 第31-32页 |
1. 最高法定刑为有期徒刑3年 | 第31-32页 |
2. 对情节严重的理解 | 第32页 |
(四) 本罪的举证责任 | 第32-34页 |
(五)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司法完善 | 第34-36页 |
1. 推进资格刑的适用 | 第34页 |
2. 提高法定刑幅度 | 第34页 |
3. 明确具体罚金计算方式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