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有效性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论文结构和主要观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2-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13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13-15页 |
第2章 理论综述 | 第15-35页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 第15-24页 |
·有效市场理论 | 第15-17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2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2-23页 |
·博弈论 | 第23-24页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 第24-3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35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 第35-73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内涵 | 第35-40页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制度的界定 | 第35-36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分类 | 第36-40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变迁 | 第40-44页 |
·信息披露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40-42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历程 | 第42-44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 第44-58页 |
·真实性原则 | 第46-50页 |
·准确性原则 | 第50-51页 |
·及时性原则 | 第51-54页 |
·完整性原则 | 第54-56页 |
·规范性原则 | 第56-58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 第58-65页 |
·信息披露制度框架 | 第58-63页 |
·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体系 | 第63-65页 |
·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启示 | 第65-73页 |
·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65-71页 |
·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71-73页 |
第4章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及有效性分析 | 第73-92页 |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现状 | 第73-76页 |
·财务信息披露及其意义 | 第73-74页 |
·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74-76页 |
·财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评价 | 第76-84页 |
·真实性 | 第77-80页 |
·完整性 | 第80-82页 |
·及时性 | 第82-84页 |
·财务信息披露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 第84-87页 |
·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原因分析 | 第84-85页 |
·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的原因分析 | 第85-86页 |
·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的原因分析 | 第86-87页 |
·提高财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措施 | 第87-92页 |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 第87-88页 |
·积极推动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 | 第88-89页 |
·严格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 第89页 |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 | 第89-90页 |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90-91页 |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 | 第91-92页 |
第5章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及有效性分析 | 第92-116页 |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内涵 | 第92-94页 |
·公司治理信息的界定 | 第92页 |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 第92-94页 |
·我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发展及现状 | 第94-99页 |
·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 号 | 第94-96页 |
·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 号 | 第96-98页 |
·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 号 | 第98页 |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 第98-99页 |
·我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有效性评价 | 第99-107页 |
·真实性 | 第99页 |
·准确性 | 第99-101页 |
·及时性 | 第101页 |
·完整性 | 第101-106页 |
·规范性 | 第106-107页 |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 第107-109页 |
·惩戒力度较轻 | 第107页 |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 第107-108页 |
·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108页 |
·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 | 第108-109页 |
·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够 | 第109页 |
·提高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措施 | 第109-116页 |
·完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 第109-110页 |
·提高违规成本 | 第110-111页 |
·优化企业股权结构 | 第111-112页 |
·改善企业披露行为 | 第112-113页 |
·完善经理人市场 | 第113-114页 |
·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 | 第114-116页 |
第6章 重大事件信息披露制度及有效性分析 | 第116-133页 |
·重大事件内涵及其重要性 | 第116-119页 |
·重大事件内涵 | 第116-117页 |
·重大事件披露的重要性 | 第117-119页 |
·我国重大事件披露制度构成 | 第119-123页 |
·《证券法》中关于重大事件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 | 第120页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相关内容 | 第120-123页 |
·沪深交易所的相关规定 | 第123页 |
·我国重大事件披露有效性评价 | 第123-128页 |
·完整性 | 第124-126页 |
·及时性 | 第126-128页 |
·重大事件披露有效性低的原因分析 | 第128-130页 |
·延迟被动披露重大事件的现象严重 | 第128-129页 |
·内幕交易利益驱动 | 第129页 |
·违规风险较小 | 第129页 |
·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 | 第129-130页 |
·提高重大事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措施 | 第130-133页 |
·建立重大事件及时自愿披露机制 | 第130页 |
·加大对内幕交易行为的打击力度 | 第130-131页 |
·健全重大事件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 第131页 |
·建立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监督体系 | 第131-133页 |
第7章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及有效性分析 | 第133-145页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概述 | 第133-136页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含义 | 第133页 |
·我国 MD&A 的发展历程 | 第133-135页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的意义 | 第135-136页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有效性评价 | 第136-140页 |
·完整性 | 第138-139页 |
·规范性 | 第139页 |
·真实性 | 第139-140页 |
·影响MD&A 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原因 | 第140-142页 |
·制度缺位 | 第140-141页 |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 第141-142页 |
·提高MD&A 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措施 | 第142-145页 |
·制定系统规范的法律文件 | 第142-143页 |
·引入安全港制度 | 第143页 |
·制定行业 MD&A 信息披露规范 | 第143-144页 |
·建立 MD&A 信息披露的激励机制 | 第144页 |
·加大民间机构的鉴证监督功能 | 第144-145页 |
第8章 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及有效性分析 | 第145-157页 |
·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内涵 | 第145-146页 |
·我国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 | 第146-148页 |
·我国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构成 | 第146-147页 |
·我国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147-148页 |
·我国证券发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评价 | 第148-153页 |
·完整性 | 第148-151页 |
·真实性 | 第151-152页 |
·准确性 | 第152-153页 |
·规范性 | 第153页 |
·影响证券发行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 第153-155页 |
·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上存在问题 | 第153-154页 |
·信息披露违规的民事责任制度不完备 | 第154-155页 |
·中介机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第155页 |
·提高证券发行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措施 | 第155-157页 |
结论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著作 | 第165-166页 |
后记 | 第166-167页 |
中文摘要 | 第167-169页 |
ABSTRACT | 第169-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