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龙川北站运输能力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龙川北站概况 | 第11-17页 |
·主要技术设备条件 | 第11-13页 |
·车站衔接的线路方向 | 第11-12页 |
·车站主要技术设备条件 | 第12-13页 |
·车站生产作业特点 | 第13-17页 |
·近期车站主要作业指标完成情况 | 第13-14页 |
·运行图与列车编组计划 | 第14-16页 |
·车站主要作业特点 | 第16-17页 |
第三章 龙川北站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43页 |
·车站咽喉通过能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第17-25页 |
·咽喉通过能力的概念 | 第17-18页 |
·咽喉通过能力计算分析 | 第18-21页 |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5页 |
·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第25-31页 |
·到发线通过能力概念 | 第25-26页 |
·Ⅰ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与分析 | 第26-29页 |
·Ⅲ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与分析 | 第29-31页 |
·车站改编能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第31-39页 |
·车站改编能力的概念 | 第31页 |
·解体调车机车改编能力的计算与分析 | 第31-35页 |
·二调(编组)机车改编能力的计算与分析 | 第35-39页 |
·主要结论 | 第39-43页 |
·车站通过能力 | 第39-40页 |
·车站改编能力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车站主要技术作业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 第43-76页 |
·模拟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43-44页 |
·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 第44-45页 |
·车站作业系统的模拟分析 | 第45-76页 |
·系统模型与模拟策略 | 第45-46页 |
·模拟流 | 第46-62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76页 |
第五章 龙川北站点线综合能力提高和利用 | 第76-82页 |
·龙川北站的点线能力 | 第76-78页 |
·龙川北站点线综合能力提高和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 第78-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