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相关工作 | 第9-12页 |
·程序聚类 | 第9-10页 |
·演化分析 | 第10-12页 |
·问题与不足 | 第1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本文的组织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第15-23页 |
·形式化概念分析 | 第15-16页 |
·模糊逻辑及其数学基础 | 第16-18页 |
·模糊集合及其表述方式 | 第16-18页 |
·模糊逻辑 | 第18页 |
·模糊形式概念分析 | 第18-20页 |
·树匹配 | 第20-23页 |
·树的定义 | 第20页 |
·树映射的定义 | 第20页 |
·树匹配模型的概念 | 第20-23页 |
第三章 一种基于模糊形式概念分析的程序聚类方法 | 第23-37页 |
·从基于FCA的程序聚类到基于模糊FCA的程序聚类 | 第23-24页 |
·基于模糊FCA的程序聚类 | 第24-29页 |
·方法框架与步骤 | 第24-25页 |
·模糊信息收集以及窗口阈值设置 | 第25-27页 |
·模糊概念格构造以及模糊参数评估 | 第27-29页 |
·实验 | 第29-37页 |
·实验和结果 | 第30-33页 |
·分析与比较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在概念格上进行树匹配的演化分析方法 | 第37-55页 |
·对概念格应用树匹配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38页 |
·概念相似度计算 | 第38-39页 |
·在概念格上进行松弛匹配的算法 | 第39-44页 |
·概念格松弛匹配算法 | 第39-41页 |
·相似概念查询算法 | 第41-42页 |
·相似概念查询的改进算法 | 第42-44页 |
·常见的演化类型 | 第44-47页 |
·实验 | 第47-55页 |
·实验和结果 | 第47-52页 |
·统计与分析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总结 | 第55页 |
·进一步的研究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