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4-17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以往研究回顾 | 第19-25页 |
·国际机构有关研究回顾 | 第19-21页 |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回顾 | 第21-22页 |
·国内有关研究回顾 | 第22-24页 |
·以往研究的局限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5-2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5-27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 | 第28-58页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28-33页 |
·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 | 第28-29页 |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 | 第29-30页 |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及趋势 | 第30-32页 |
·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影响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劳动力跨境就业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33-49页 |
·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基本概念 | 第34-36页 |
·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基本理论 | 第36-41页 |
·当前世界劳动力跨境就业的特征 | 第41-47页 |
·劳动力跨境就业发展趋势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劳动力跨境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9-58页 |
·跨境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是长期面临的难题 | 第49-53页 |
·跨境就业者的社会融合在迁入地和迁出地都存在障碍 | 第53-56页 |
·非法移民的存在加大了跨境就业者的权益保护与社会融合难度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影响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因素分析 | 第58-75页 |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跨境就业 | 第58-61页 |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跨境就业源源不断的动力 | 第58-59页 |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促进了劳动力跨境就业 | 第59-60页 |
·迁出地经济发展对移民汇款的依赖推进了劳动力跨境就业 | 第60页 |
·跨境就业人员的经济条件改善刺激更多劳动力跨境就业 | 第60-61页 |
第二节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跨境就业 | 第61-65页 |
·人口结构的分类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62页 |
·人口结构对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影响 | 第62-65页 |
第三节 社会制度文化与劳动力跨境就业 | 第65-68页 |
·政府对跨境就业的定位及政策影响劳动力跨境就业的规模 | 第66页 |
·迁入地移民政策影响进入该国劳动力的规模与素质 | 第66-67页 |
·对外籍劳动力的社会认同度影响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取向 | 第67-68页 |
第四节 服务贸易发展与劳动力跨境就业 | 第68-75页 |
·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含义 | 第68-71页 |
·服务贸易发展与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关系 | 第71-72页 |
·服务贸易中自然人移动谈判对跨境就业的影响 | 第72-75页 |
第四章 劳动力跨境就业的法律政策国际比较研究 | 第75-96页 |
第一节 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国际法律框架 | 第75-77页 |
第二节 迁入地劳动力跨境就业的法律政策 | 第77-81页 |
·工作准证制度 | 第78-79页 |
·配限额制度 | 第79页 |
·入境登记制度 | 第79-80页 |
·就业权益保障政策 | 第80-81页 |
第三节 欧盟国家劳动力跨境就业法律政策 | 第81-84页 |
·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劳工移民政策 | 第82页 |
·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欧洲劳动力市场 | 第82-83页 |
·加强多双边合作,引导合法流动 | 第83页 |
·提供面向跨境就业者的社会福利服务 | 第83-84页 |
·努力协调各国社会福利保障政策 | 第84页 |
第四节 迁出地劳动力跨境就业的法律政策 | 第84-92页 |
·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将劳动力跨境就业纳入法制轨道 | 第84-85页 |
·设立专门的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 | 第85-86页 |
·鼓励跨境就业渠道多样化,建立有效的私营招募机制 | 第86-88页 |
·重视对跨境就业者的培训 | 第88页 |
·为跨境就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政策 | 第88-89页 |
·加强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和开拓 | 第89-90页 |
·注重跨境就业者权益维护 | 第90-92页 |
第五节 中国港澳台地区跨境就业法律政策 | 第92-96页 |
·香港外籍劳工就业基本政策 | 第92-94页 |
·澳门外籍劳工就业基本政策 | 第94-95页 |
·台湾外籍劳工就业基本政策 | 第95-96页 |
第五章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96-120页 |
第一节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概况及特点 | 第96-104页 |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主要渠道 | 第96-100页 |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地区与行业分布特征 | 第100-102页 |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性别与年龄结构特征 | 第102-103页 |
·中国跨境就业者的文化教育结构特征 | 第103-104页 |
第二节 影响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因素探析 | 第104-109页 |
·影响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推力因素 | 第104-106页 |
·影响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拉力因素 | 第106-107页 |
·影响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中间因素 | 第107-109页 |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经济与社会意义 | 第109-114页 |
·中国公民跨境就业的积极意义 | 第109-113页 |
·中国公民跨境就业的负面影响 | 第113-114页 |
第四节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4-116页 |
·跨境就业者规模小且占据高端行业少,权益易受侵害 | 第114页 |
·跨境就业中群体性纠纷事件频发,权益维护难 | 第114-116页 |
·跨境就业者获得信息的渠道窄,易陷入权益纠纷 | 第116页 |
第五节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发展趋势 | 第116-120页 |
·经济发展差异性使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长期存在 | 第117页 |
·非经济因素成为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内在推力 | 第117-118页 |
·境外人才吸引政策使中国跨境就业者中高级技能人员增多 | 第118页 |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区域仍将以亚洲为主 | 第118-119页 |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纠纷事件将持续增多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法律政策分析 | 第120-134页 |
第一节 中国有关劳动力跨境就业的主要法律政策 | 第120-125页 |
·跨境就业综合性法规 | 第120-121页 |
·规范跨境就业中介机构的法律政策 | 第121-123页 |
·规范跨境就业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政策 | 第123-125页 |
第二节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法律政策实施机制 | 第125-128页 |
·法律政策实施主体多头化 | 第125-126页 |
·法律政策实施标准不一 | 第126-127页 |
·法律政策实施手段单一 | 第127-128页 |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法律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128-134页 |
·立法层次低且不完善,跨境就业者权益保护依据不足 | 第128-130页 |
·同类规范对象出现不同规定,跨境就业者权益维护适用法律难 | 第130页 |
·对外劳务派遣缺乏法律,部分跨境就业者权益保护无法可依 | 第130-131页 |
·法律政策实施机制不健全,跨境就业者权益保护实践难 | 第131-134页 |
第七章 构建以人为本的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服务模式 | 第134-156页 |
第一节 构建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134-138页 |
·构建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34-136页 |
·构建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实践基础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构建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设想 | 第138-142页 |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原则与目标 | 第138-140页 |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 | 第140-141页 |
·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构架图 | 第141-142页 |
第三节 实现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措施建议 | 第142-156页 |
·以人为本、更新理念、统筹兼顾是构建新模式的前提与关键 | 第142-143页 |
·加快立法完善政策是构建新模式的制度保障 | 第143-145页 |
·严格中介市场监管促进劳动力职业结构升级是运营新模式的必要条件 | 第145-148页 |
·加强多双边协议商谈是实现新模式的助力器 | 第148-151页 |
·设立劳动事务官是运营新模式的载体保障 | 第151-154页 |
·跨境就业者回国后的顺利融合是新模式的维系基础 | 第154-156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56-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2页 |
后记与答谢 | 第162-163页 |
附录 | 第163-168页 |
个人简历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