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悬架系统概述 | 第11-16页 |
·悬架系统的组成 | 第11-12页 |
·悬架的分类 | 第12-14页 |
·主动悬架的控制理论 | 第14-16页 |
·主动悬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主动悬架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悬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第20-32页 |
·整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4页 |
·主动悬架执行机构模型的建立 | 第24-31页 |
·阀控液压缸的数学模型 | 第26-30页 |
·电液伺服阀的传递函数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32-52页 |
·本文控制策略 | 第32-34页 |
·KALMAN滤波状态估计器及其仿真 | 第34-37页 |
·最优控制器 | 第37-42页 |
·模糊控制器 | 第42-47页 |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语言 | 第42-45页 |
·模糊控制规则表及推理方式 | 第45-47页 |
·模糊判决 | 第47页 |
·主动悬架模糊和LQG复合控制的仿真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基于RECURDYN和MATLAB的联合仿真 | 第52-66页 |
·主动悬架机械模型的建立 | 第52-58页 |
·本文路面模型的建立及其仿真 | 第58-60页 |
·联合仿真 | 第60-64页 |
·导入RECURDYN子系统模型 | 第60-62页 |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科研及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