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儿童文学论文

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对当前“任溶溶研究”不足的补充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任溶溶现象”的研究现状与不足第13-14页
   ·本论文的研究动机与目的第14-15页
   ·本论文的内容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任溶溶翻译生涯综述第16-27页
   ·任溶溶早年生平简述第16-17页
   ·任溶溶走上翻译之路第17-21页
     ·天时地利之缘: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第17-19页
     ·主体意识的萌芽:自我重造第19-21页
   ·任溶溶的翻译与创作生涯第21-27页
     ·第一阶段:1947—1966第21-24页
     ·第二阶段:1966—1976第24-25页
     ·第三阶段:1976—至今第25-27页
第三章 任溶溶的翻译与创作第27-35页
   ·儿童诗歌的翻译与创作第27-31页
     ·体裁新颖:给“小”孩子讲“大”道理第27-29页
     ·形式优美:兼具格式美和音韵美第29-31页
   ·童话的翻译与创作第31-33页
     ·奇特的幻想第32页
     ·别出心裁的“绰号”第32-33页
   ·儿童小说的翻译与创作第33-35页
第四章 任溶溶的翻译思想第35-43页
   ·任溶溶的翻译目的第35-36页
   ·任溶溶的文本选择第36-39页
   ·任溶溶的翻译策略第39-43页
     ·忠实原则第39-40页
     ·口语化原则第40-41页
     ·童趣原则第41-43页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第43-45页
附录第45-60页
 附录一 任溶溶生平年表第45-49页
 附录二 任溶溶译作目录第49-56页
 附录三 任溶溶著作目录第56-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目的论与戏剧翻译--对奥斯卡·王尔德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rnest三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新闻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