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可行性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7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页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5-17页
  1. 研究方法第15页
  2.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3. 主要不足第16-17页
一、社区银行理论概述第17-25页
 (一) 社区银行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1. 国外对社区银行的界定第17-18页
  2. 国内对社区银行的界定第18-19页
  3. 本文对社区银行概念的理解第19页
 (二) 社区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第19-22页
  1. 社区银行的外部性第19-20页
  2. 社区银行信息优势理论第20-21页
  3. 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理论第21-22页
 (三) 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第22-25页
  1. 成本优势第22-23页
  2. 人缘地缘优势第23页
  3. 灵活便捷优势第23页
  4. 集中经营优势第23-25页
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状和改革历程第25-32页
 (一)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状第25-27页
 (二) 解放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情况第27-28页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历程第28-32页
三、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实证分析第32-45页
 (一) 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必要性第33-38页
  1. 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第33页
  2.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内在需求第33-34页
  3. 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第34-35页
  4. 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第35-38页
 (二) 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可行性第38-45页
  1. 政策资源优势第38-39页
  2. 支持中小企业成果显著第39-41页
  3. 机构网点众多第41-42页
  4. 积累了一定业务基础第42-45页
四、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制约因素第45-49页
 (一) 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第45页
 (二) 金融产品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第45-47页
  1. 贷款服务供给不足第45-46页
  2. 信贷服务种类不足第46-47页
  3. 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第47页
 (三) 农村合作金融机制障碍第47页
 (四) 人员素质不高第47-49页
五、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路径选择第49-55页
 (一) 明确战略定位第49-52页
  1. 阶段化适量发展战略第49-50页
  2. 存量与增量改造并举第50页
  3. 坚持商业化经营第50-52页
 (二) 明确市场定位第52-55页
  1. 市场定位理论第52页
  2. 市场定位策略第52-53页
  3. 市场定位的主体选择第53-54页
  4. 金融产品定位第54-55页
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配套措施第55-61页
 (一) 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文化第55-56页
 (二) 开发特色金融产品第56-58页
  1. 深挖传统业务第57-58页
  2. 发展中间业务第58页
 (三) 保持基层社法人地位第58-59页
 (四) 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第59页
 (五) 改革机构网点设置第59-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后记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评析
下一篇: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