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20页 |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文章结构 | 第18-19页 |
五、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页 |
六、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19-20页 |
一、小额信贷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一) 小额信贷相关概念 | 第20-25页 |
1. 小额信贷的基本概念 | 第20页 |
2. 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 | 第20-21页 |
3. 福利主义小额信贷 | 第21-22页 |
4. 商业性小额信贷 | 第22-23页 |
5. 小额信贷的特点分析 | 第23-25页 |
(二) 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1. 贫困理论 | 第25-26页 |
2. 金融抑制理论 | 第26页 |
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页 |
4.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6-28页 |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28-33页 |
(一) 小额信贷组织介绍 | 第28-30页 |
1. 扶贫开发性小额信贷机构 | 第28-29页 |
2. 开办小额信贷业务的正规金融机构 | 第29页 |
3. 小额贷款公司 | 第29-30页 |
(二) 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政策介绍 | 第30-32页 |
1. 中央的指导性文件 | 第30-31页 |
2. 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制定的指导意见 | 第31页 |
3. 省级地方政府金融办制定的实施细则 | 第31-32页 |
(三)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 | 第32-33页 |
三、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现状探析 | 第33-36页 |
1. 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现状 | 第33-34页 |
2. 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介绍 | 第34页 |
3. 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员工基本情况 | 第34页 |
4. 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渠道 | 第34-35页 |
5. 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效益 | 第35-36页 |
四、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36-41页 |
(一) 宏观层面 | 第36-38页 |
1. 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 | 第36页 |
2.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 第36-38页 |
3. 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 | 第38页 |
4. 缺乏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 | 第38页 |
(二) 微观层面 | 第38-41页 |
1. 小额贷款公司身份不明确 | 第38-39页 |
2. 员工专业知识不足和缺乏信贷管理经验 | 第39页 |
3. 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 第39-41页 |
五、国外小额信贷机构的成功经验 | 第41-48页 |
(一) 孟加拉乡村银行(GB) | 第41-43页 |
1. 孟加拉乡村银行(GB)概况 | 第41-42页 |
2. GB小额信贷运作模式 | 第42-43页 |
(二) 印尼人民银行(BRI) | 第43-45页 |
1. 印尼人民银行(BRI)概况 | 第43-44页 |
2. BRI小额信贷商业运作方式 | 第44-45页 |
(三) 主要成功经验 | 第45-48页 |
1. 政策支持至关重要 | 第45-46页 |
2. 简明的信息上报和健全的监督体制 | 第46页 |
3. 建立对贷款客户和员工的激励机制 | 第46页 |
4. 重视员工培训 | 第46-48页 |
六、促进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8-55页 |
(一) 宏观层面 | 第48-51页 |
1.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细则 | 第48-49页 |
2. 创新机制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 第49-50页 |
3. 实施非审慎性监管为主和行业自律为辅的外部监管体系 | 第50-51页 |
(二) 微观层面 | 第51-55页 |
1. 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控制机制 | 第51-53页 |
2. 加强自身信用评级 | 第53-54页 |
3. 吸引优秀人才和加强员工培训 | 第54-55页 |
七、结论及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