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中德可再生能源法比较研究

摘要第1-8页
导言第8-12页
 (一) 能源、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法第8-10页
 (二) 中德可再生能源法比较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三) 中德可再生能源法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第11-12页
一、中德可再生能源法产生背景比较第12-19页
 (一)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演进的基础第12-15页
  1.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国情基础第12-13页
  2.德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3页
  3.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背景第13-15页
 (二)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演进的基础第15-17页
  1.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国情基础第15页
  2.中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现状和前景第15-17页
  3.我国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法律背景第17页
 (三) 中德可再生能源法产生背景比较第17-19页
二、中德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理念及立法目的比较第19-23页
 (一) 立法理念第19-20页
  1.多元价值协调: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核心立法理念第19页
  2.可持续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法核心立法理念第19-20页
 (二) 立法目的第20-21页
  1.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目的历史沿革第20-21页
  2.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目的第21页
 (三) 中德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理念及立法目的比较第21-23页
三、中德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及主要法律制度比较第23-31页
 (一) 中德可再生能源法法律体系比较第23-27页
  1.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内容及特点第23-26页
  2.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内容及特点第26页
  3.中德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比较第26-27页
 (二) 中德可再生能源主要法律制度比较第27-31页
  1.德国可再生能源主要法律制度第27-28页
  2.中国可再生能源主要法律制度第28-29页
  3.中德可再生能源主要法律制度比较第29-31页
四、中德可再生能源法强制手段比较第31-37页
 (一) 三种模式之争第31-33页
  1.强制配额制第31页
  2.固定电价制第31-32页
  3.绿色能源制第32页
  4.各强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比较第32-33页
 (二) 德国的选择及背景原因第33-35页
  1.固定电价制度的经济学分析第33-35页
  2.德国适用固定电价制度原因探究第35页
 (三) 中国的选择及原因探析第35-37页
五、中德可再生能源法法律主体权利与义务比较第37-42页
 (一) 德国法律主体权利和义务第37-39页
  1.德国可再生能源行政主管机关职责第37-38页
  2.行业协会权利义务第38页
  3.电网运营商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商的权利和义务第38-39页
 (二)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主体权利和义务第39-40页
  1.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律行政主管机关职责第39-40页
  2.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第40页
  3.个人和社团的权利义务第40页
 (三) 中德法律主体权利义务分配比较第40-42页
六、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42-47页
 (一)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立法经验第42-44页
  1.具体明确的法律指标第42页
  2.科学严谨的法律规范第42-43页
  3.相互促进的市场与政府调控手段第43页
  4.明晰确定的法律主体职责权利义务第43-44页
 (二) 借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相应制度第44-47页
  1.确立合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第44页
  2.注重法律规范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第44-45页
  3.完善可再生能源固定电价制度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行政救济视野下的信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