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西油田沙三段中、上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陆相盆地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留西油田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详细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工作量统计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1页 |
·研究区位置 | 第16页 |
·构造及沉积盆地演化 | 第16-19页 |
·地层的划分及地层特征 | 第19-21页 |
第3章 沉积相特征研究 | 第21-41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21-29页 |
·砂岩岩石学特征 | 第21-23页 |
·岩相划分和岩相组合 | 第23-26页 |
·原生沉积构造 | 第26-29页 |
·测井相 | 第29页 |
·地震相 | 第29页 |
·沉积相特征 | 第29-39页 |
·下切谷 | 第31-34页 |
·下切谷的识别标志 | 第31-33页 |
·下切谷的充填特征 | 第33-34页 |
·辫状河三角洲相 | 第34-38页 |
·三角洲平原亚相 | 第35页 |
·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35-36页 |
·前三角洲亚相 | 第36-38页 |
·湖泊相 | 第38-39页 |
·滨~浅湖泥岩微相 | 第38页 |
·滨~浅湖砂坝微相 | 第38-39页 |
·沉积模式 | 第39-41页 |
第4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 第41-69页 |
·基准面旋回的划分级次 | 第41-42页 |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 第42-48页 |
·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 | 第43-46页 |
·岩心标志 | 第43-45页 |
·测井标志 | 第45-46页 |
·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 | 第46页 |
·长期基准面旋回界面 | 第46-47页 |
·湖泛面 | 第47-48页 |
·湖泛面的分布位置与成因 | 第47页 |
·湖泛面的识别标志 | 第47-48页 |
·各级别层序高分辨层序地层特征 | 第48-56页 |
·短期旋回类型及分布模式 | 第48-54页 |
·短期旋回类型 | 第49-52页 |
·不同结构类型的短期旋回分布模式 | 第52-54页 |
·中期旋回类型及沉积序列 | 第54-56页 |
·基准面旋回的控制因素 | 第56-59页 |
·同沉积断裂作用 | 第57页 |
·气候和物源供给 | 第57-58页 |
·湖平面波动 | 第58页 |
·古地貌 | 第58-59页 |
·层序地层格架 | 第59-69页 |
·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步骤 | 第59-60页 |
·重点井层序地层分析 | 第60页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 第60-69页 |
第5章 沉积相展布规律 | 第69-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