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4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 | 第11-12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线路与研究技术 | 第12-13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8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4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8页 |
·沉积相 | 第14-17页 |
·须家河组地层划分 | 第17-18页 |
第3章 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18-31页 |
·岩石类型及基本特征 | 第18-21页 |
·砂岩的骨架组分特征 | 第21-24页 |
·砂岩骨架组分构成的总体特征 | 第21-23页 |
·砂岩骨架组分构成的纵向变化特征 | 第23-24页 |
·储层砂岩的岩石结构 | 第24-30页 |
·碎屑的粒度、分选和圆度 | 第24-28页 |
·砂岩的杂基含量 | 第28页 |
·储层砂岩的颗粒接触关系和胶结类型 | 第28-30页 |
·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碳酸盐胶结物的总体特征 | 第31-37页 |
·新场地区须家河组自生矿物的总体构成特征 | 第31-32页 |
·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分布特征和赋存状态 | 第32-35页 |
·碳酸盐胶结物的主要类型 | 第32-34页 |
·碳酸盐胶结物的纵向分布特征 | 第34页 |
·碳酸盐胶结物的赋存状态 | 第34-35页 |
·碳酸盐胶结物的氧、碳同位素特征 | 第35-37页 |
第5章 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制探讨 | 第37-42页 |
·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探讨 | 第37-39页 |
·不同成岩阶段的碳酸盐胶结物 | 第37-38页 |
·自生碳酸盐胶结物的物质来源 | 第38-39页 |
·新场地区碳酸盐胶结物成因研究 | 第39-42页 |
·新场地区碳酸盐胶结物沉淀期次 | 第39-40页 |
·新场地区碳酸盐胶结物成因探讨 | 第40-42页 |
第6章 碳酸盐胶结物对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 | 第42-56页 |
·储层砂岩的孔隙特征及物性 | 第42-51页 |
·储层砂岩的孔隙特征 | 第42-47页 |
·储层砂岩的物性 | 第47-51页 |
·负胶结物孔隙度投点图 | 第51-53页 |
·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相对重要性评估 | 第53页 |
·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的影响 | 第53-56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图版说明 | 第63-66页 |
图版 | 第66-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