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绪论 | 第11-19页 |
1.1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概述 | 第12-16页 |
1.2.1MOFs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 第12-14页 |
1.2.2MOFs在电化学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MOFs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5-16页 |
1.3对苯二酚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1.3.1色谱分析法 | 第16页 |
1.3.2分光光度法 | 第16页 |
1.3.3化学发光法 | 第16-17页 |
1.3.4电化学检测法 | 第17页 |
1.4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5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2.1电化学法合成Zr-MOFs | 第20-21页 |
2.2.2Zr-MOF碳糊电极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3Zr-MOF碳糊电极检测水中HQ的实验 | 第22-23页 |
2.3分析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2.3.1材料表征 | 第23页 |
2.3.2电化学测试 | 第23-24页 |
2.4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电化学法合成MOF-801及其电化学检测HQ | 第25-39页 |
3.1引言 | 第25页 |
3.2合成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25-31页 |
3.2.1合成材料的XRD分析 | 第25-27页 |
3.2.2合成材料的SEM表征分析 | 第27-29页 |
3.2.3MOF-801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3.2.4MOF-801的N2吸附脱附测试 | 第30-31页 |
3.3MOF-801-CPE电化学检测HQ性能研究 | 第31-37页 |
3.3.1MOF-801-CPE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31页 |
3.3.2扫描速率对MOF-801-CPE检测HQ效果影响 | 第31-32页 |
3.3.3溶液pH值对MOF-801-CPE检测HQ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4MOF-801-CPE检测HQ的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33-34页 |
3.3.5MOF-801-CPE检测实际样品的效果 | 第34页 |
3.3.6MOF-801-CPE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测试 | 第34-37页 |
3.4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电化学法合成UiO-67及其电化学检测HQ | 第39-55页 |
4.1引言 | 第39页 |
4.2合成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39-46页 |
4.2.1合成材料的XRD分析 | 第39-41页 |
4.2.2合成材料的SEM表征分析 | 第41-44页 |
4.2.3UiO-67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4.2.4UiO-67的N2吸附脱附测试 | 第45-46页 |
4.3UiO-67-CPE电化学检测HQ性能研究 | 第46-52页 |
4.3.1UiO-67-CPE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46页 |
4.3.2扫描速率对UiO-67-CPE检测HQ效果影响 | 第46-47页 |
4.3.3溶液pH值对UiO-67-CPE检测HQ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4UiO-67-CPE检测HQ的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48-49页 |
4.3.5UiO-67-CPE检测实际样品的效果 | 第49-50页 |
4.3.6UiO-67-CPE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测试 | 第50-52页 |
4.4MOF-801-CPE与UiO-67-CPE电化学检测HQ机理分析 | 第52-53页 |
4.5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