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背景、意义及核心概念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核心概念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关于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研究 | 第11-13页 |
·关于服务型政府的研究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18-31页 |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内容 | 第18-26页 |
·人民主体观 | 第18-21页 |
·人民主权观 | 第21-23页 |
·人民公仆观 | 第23-24页 |
·人民利益观 | 第24-25页 |
·群众路线观 | 第25-26页 |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理论价值 | 第26-28页 |
·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 第26-27页 |
·诠释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27页 |
·表明了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 | 第27-28页 |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现实意义 | 第28-31页 |
·人民本位思想明确了服务型政府的主体(人民主体观、人民主权观) | 第28-29页 |
·人民本位思想确定了服务型政府为民服务的性质(人民利益观、人民公仆观) | 第29页 |
·人民本位思想明确了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方式方法(群众路线观) | 第29-31页 |
第3章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 | 第31-43页 |
·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利条件 | 第31-35页 |
·西方经验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带来的启示 | 第31-32页 |
·经济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 | 第32-34页 |
·政治建设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 第34页 |
·公众权利诉求: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要求和期望 | 第34-35页 |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35-39页 |
·公共服务体制变化显著 | 第36页 |
·寓依法服务于依法行政之中 | 第36-37页 |
·公共事业投入逐渐增加 | 第37-38页 |
·电子服务成效凸现 | 第38-39页 |
·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问题 | 第39-43页 |
·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欠缺 | 第39-40页 |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 第40页 |
·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创新不足 | 第40-41页 |
·服务队伍(公务员)整体素质不高 | 第41-42页 |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42-43页 |
第4章 以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为指导的服务型政府构建 | 第43-51页 |
·倡导为人民服务,强化政府服务理念 | 第43-45页 |
·人民主人观、权力服务观 | 第43-44页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第44-45页 |
·执政为民的政绩观 | 第45页 |
·坚持群众路线,改进政府工作方式 | 第45-47页 |
·要向人民群众学习 | 第46页 |
·要相信和依靠群众 | 第46-47页 |
·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 第47页 |
·强调主权在民,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 第47-51页 |
·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 第48页 |
·实现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 | 第48-49页 |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