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幼教人员论文

武汉市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前言第14-2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5-17页
  (一) 现实意义第15-16页
  (二) 理论意义第16-17页
 三、文献综述第17-21页
  (一) 责任概念的研究第17-18页
  (二) 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研究第18-19页
  (三) 加强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策略研究第19-20页
  (四) 已有研究的局限第20-21页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1页
 五、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第21-24页
  (一) 研究目的第21页
  (二)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三) 研究过程第22-24页
第一部分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4-29页
 一、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的本质第24-25页
 二、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的表现形式第25-27页
 三、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第27页
 四、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相关因素第27-28页
 五、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的评估第28-29页
第二部分 武汉市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呈现方式分析第29-34页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关注不够全面第29页
 二、幼儿教师之间合作融洽第29-30页
 三、幼儿教师在园活动缺乏主动参与性第30-31页
 四、家园合作方式和内容存在差异性第31-32页
 五、幼儿教师专业态度和行为存在问题第32-34页
第三部分 武汉市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内部要素分析第34-40页
 一、幼儿教师职业认知程度较低第34-35页
 二、幼儿教师职业情感表现强烈第35-36页
 三、幼儿教师职业价值呈现多样性第36-37页
 四、幼儿教师职业行为低水平化第37-38页
 五、幼儿教师职业行为具有个别差异性第38-40页
第四部分 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形成和发展分析第40-42页
 一、幼儿教师择业动机多样第40-41页
 二、幼儿教师努力程度明显第41-42页
第五部分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因素的相关分析第42-59页
 一、个人因素与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第42-47页
  (一) 教龄与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第42-43页
  (二) 学历与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第43-44页
  (三) 职称与幼儿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第44-46页
  (四) 聘任方式与幼儿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第46-47页
 二、幼儿园因素与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第47-50页
  (一) 师幼关系与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第47-48页
  (二) 家园关系与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第48-49页
  (三) 师园关系与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第49-50页
 三、社会因素与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第50-53页
  (一) 工资与幼儿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第51-52页
  (二) 家庭环境与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第52-53页
 四、各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第53-59页
  (一) 幼儿教师个人因素与幼儿园因素的作用机制第53-55页
  (二) 幼儿教师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作用机制第55-57页
  (三) 幼儿园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作用机制第57-59页
第六部分 加强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的有效策略第59-68页
 一、不断提升幼儿教师内在的自我要求第59-62页
  (一) 理解劳动的价值,增强其对职业的热爱第59-60页
  (二) 通过职后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第60页
  (三) 调整工作心态,学会自我鼓励第60-61页
  (四) 加强彼此了解,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第61-62页
 二、依据幼儿园的引导机制,加强自身的职业责任感第62-65页
  (一) 建立公平的问责制度,规范幼儿教师的职业行为第62页
  (二)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第62-63页
  (三) 完善幼儿园的奖励机制,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63页
  (四)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鼓励幼儿教师参与管理第63-65页
  (五) 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方式,获得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合作第65页
 三、借助社会的支持力量,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第65-68页
  (一) 改善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实现区域内“同工同酬”第65-66页
  (二) 加强社会关注和支持,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前儿童数学互动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