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北宋应天府文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21页
    一 北宋应天府的地理沿革和文化风尚第11-15页
    二 北宋应天府文学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三 北宋应天府文学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19-21页
第一章 南都盛事——睢阳五老会第21-38页
    第一节 睢阳五老——贤臣与逸老第21-24页
    第二节 睢阳五老会的创办第24-27页
    第三节 睢阳五老会对北宋文坛的影响第27-35页
    第四节 睢阳五老会的流风余韵第35-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二章 范仲淹与应天府第38-56页
    第一节 应天府书院概况第38-41页
    第二节 书院的学子与讲师——范仲淹第41-43页
    第三节 书院与范仲淹的双向影响第43-53页
    第四节 范仲淹居应天府期间的文学创作第53-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应天府文学家族举隅第56-80页
    第一节 应天府戚氏家族第56-60页
    第二节 应天府王氏家族第60-77页
    第三节 其他文学家族第77-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四章 应天府本土籍文人研究第80-110页
    第一节 北宋名臣张方平第80-97页
    第二节 豪侠文人——石延年第97-107页
    第三节 本土籍其他文人第107-109页
    小结第109-110页
第五章 应天府仕宦文人的文学创作第110-128页
    第一节 晏殊在应天府的风雅趣闻和诗歌创作第110-113页
    第二节 石介在应天府的经历及诗文创作第113-117页
    第三节 欧阳修、苏颂、杜衍在应天府的交游唱和第117-123页
    第四节 苏辙在应天府的交游和诗文创作第123-127页
    小结第127-128页
第六章 应天府地域文化景观第128-152页
    第一节 宋前文化景观的书写第128-146页
    第二节 北宋当下文化景观的书写第146-151页
    小结第151-152页
结语第152-158页
    一 应天府文学的发展趋势和整体风格第152-154页
    二 应天府文学的意义和价值第154-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3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3-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研究
下一篇:“文学”教育视角下东汉兰台文人文学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