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来源及依据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相关研究综述第12-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21页
第一章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生成传播环境第21-28页
    第一节 风物传说生成传播的自然地理空间第21-23页
        一、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第21-22页
        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形地貌特征第22-23页
    第二节 风物传说生成传播的文化语境第23-27页
        一、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社会历史沿革第23-24页
        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众的生产方式第24-25页
        三、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众的精神文化创造第25-26页
        四、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间文学概况第26-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的类型第28-62页
    第一节 释源型风物传说第29-45页
        一、解释山石岩穴来源第30-34页
        二、解释河湖溪泉来源第34-38页
        三、解释地域、村庄及其名称来源第38-41页
        四、解释庙陵寺观来源第41-45页
    第二节 状貌型风物传说第45-50页
        一、“天将待命”型第47-48页
        二、“仙人留影”型第48页
        三、“天神劈山”型第48-49页
        四、“人兽相争”型第49页
        五、“动物化石”型第49-50页
    第三节 附会型风物传说第50-60页
        一、风物作为依附物第50-55页
        二、风物作为叙事空间第55-60页
    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的特征第62-84页
    第一节 风物传说具有可信性的特征第62-68页
        一、风物传说叙事中含有可信性的因素第63-65页
        二、讲述者刻意解释和突出传说的可信性第65-67页
        三、接受者相信风物传说叙事具有可信性第67-68页
    第二节 风物传说中的奇异性特征第68-77页
        一、风物传说叙事情节中的奇异性第69-73页
        二、风物传说中形象角色的奇异性第73-77页
    第三节 风物传说的解释性特征第77-82页
        一、解释风物及其名称来源第78-79页
        二、解释风物的形态外貌第79-80页
        三、解释性在风物传说情节结构中的体现第80-82页
    小结第82-84页
第四章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风物传说的文化内涵第84-107页
    第一节 风物传说与地域社会生活第84-91页
        一、关于生产生活的印记第85-87页
        二、关于迁徙的历史记忆第87-89页
        三、关于灾害的集体记忆第89-91页
    第二节 风物传说与伦理道德观念第91-97页
        一、弃恶扬善的道德观念第91-93页
        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第93-95页
        三、探索开创与奉献精神第95-97页
    第三节 风物传说与民间及宗教信仰第97-105页
        一、风物传说对当地民间信仰的表现第97-103页
        二、风物传说对当地宗教信仰的表现第103-105页
    小结第105-107页
结语第107-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3页
附录第113-119页
致谢第119-12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语网络文学批评研究
下一篇:北宋应天府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