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文学”教育视角下东汉兰台文人文学创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一 研究现状及可拓展之处第9-11页
    二 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第一章 兰台与兰台文人第13-23页
    第一节 兰台之制及兰台之官第13-19页
        一 西汉时期的兰台第13-16页
        二 东汉前期的兰台第16-19页
    第二节 兰台文人述略第19-23页
第二章 东汉前期“文学”教育概述第23-38页
    第一节 汉代“文学”教育的内涵第23-25页
    第二节 东汉前期“文学”教育样貌第25-38页
        一 “文学”教育的目的第25-28页
        二 “文学”教育的途径第28-32页
        三 “文学”教育的内容第32-38页
第三章 “文学”教育与兰台文人的文学创作第38-70页
    第一节 “文学”教育与班固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第38-54页
        一 班固所受家庭教育及影响第38-43页
        二 求学太学与《幽通赋》的创作第43-47页
        三 班固的文学思想与“文学”教育第47-54页
    第二节 “文学”教育与杨终的文学创作第54-59页
        一 杨终的受教经历及教育主张第54-57页
        二 “文学”教育对杨终文学创作的影响第57-59页
    第三节 “文学”教育与贾逵的文学创作第59-62页
        一 贾逵的受教经历及主张第59-61页
        二 “文学”教育对贾逵文学创作及思想的影响第61-62页
    第四节 “文学”教育与傅毅的文学创作第62-70页
        一 傅毅的受教经历第62-65页
        二 “文学”教育对傅毅文学创作的影响第65-70页
第四章 兰台文人的群体创作及文学创作特征第70-80页
    第一节 兰台文人间的交游及群体文学创作第70-74页
    第二节 兰台文人文学创作的“宗经”特征第74-77页
    第三节 兰台文人文学创作的“颂美”特征第77-80页
第五章 兰台文人文学创作对东汉文学发展的影响第80-88页
    第一节 影响汉赋创作追求实录风格第80-84页
    第二节 促进东汉摹拟文体的发展第84-88页
结语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宋应天府文学研究
下一篇:调解语境中的语用距离操控现象探究--基于顺应—适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