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典型潮土有机碳、氮矿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施肥对农田土壤碳氮累积的影响第12-13页
        1.2.2 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的特征第13-14页
    1.3 研究切入点第14-15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23页
    2.1 研究内容第15页
    2.2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6页
    2.3 材料与方法第16-23页
        2.3.1 研究区域概况第16页
        2.3.2 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第16-23页
第三章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潮土碳氮累积特征第23-32页
    3.1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属性差异第23页
    3.2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碳氮累积特征第23-30页
        3.2.1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差异第23-25页
        3.2.2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第25-30页
    3.3 讨论第30-31页
        3.3.1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碳氮累积的影响第30页
        3.3.2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第30-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潮土微生物学特征及驱动因素第32-46页
    4.1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差异第32页
    4.2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差异第32-35页
    4.3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差异第35-37页
    4.4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第37-41页
        4.4.1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第37页
        4.4.2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组成差异第37-41页
    4.5 讨论第41-44页
        4.5.1 微生物生物量对于长期不同培肥模式的响应及其驱动因素第41页
        4.5.2 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对于长期不同培肥模式的响应及其驱动因素第41-42页
        4.5.3 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对于长期不同培肥模式的响应及其驱动因素..第42-43页
        4.5.4 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对于长期不同培肥模式的响应第43-44页
    4.6 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潮土有机碳、氮矿化驱动因素第46-56页
    5.1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潮土有机碳、氮矿化特征第46-48页
    5.2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潮土有机碳、氮矿化和生物肥力特征相关分析第48-53页
    5.3 讨论第53-55页
        5.3.1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氮矿化特征的影响第53页
        5.3.2 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潮土有机碳、氮矿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第53-55页
    5.4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56-58页
    6.1 主要结论第56页
    6.2 研究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9页
致谢第69-71页
作者简历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汽车充电桩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设计
下一篇:小麦TaJAZ1基因的克隆及其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