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小麦TaJAZ1基因的克隆及其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1.1 白粉病对小麦的危害及研究现状第12-13页
        1.1.1 白粉菌及其危害第12页
        1.1.2 小麦白粉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 植物抗病性相关激素及功能研究第13-15页
        1.2.1 植物抗病性相关激素第13-14页
        1.2.2 茉莉酸的功能及生物学合成第14-15页
    1.3 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第15-19页
        1.3.1 拟南芥中的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第15-17页
        1.3.2 水稻中的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第17页
        1.3.3 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组分第17-19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植物材料第20页
        2.1.2 菌株及载体第20页
        2.1.3 实验试剂及试剂盒第20页
        2.1.4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第20页
        2.1.5 常用抗生素的配制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9页
        2.2.1 植物材料与白粉菌株的培养第21页
        2.2.2 基因的克隆及载体的构建第21-23页
        2.2.3 小麦RNA的提取及表达模式分析第23-25页
        2.2.4 亚细胞定位第25页
        2.2.5 白粉菌接菌及白粉菌抗性表型的采集第25-26页
        2.2.6 过氧化氢的测定第26页
        2.2.7 转录活性验证第26-27页
        2.2.8 蛋白互作体系第27-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9-48页
    3.1 小麦TaJAZ1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29-31页
        3.1.1 小麦TaJAZ1 基因的克隆与蛋白结构第29-30页
        3.1.2 TaJAZ1 表达受茉莉酸诱导第30页
        3.1.3 TaJAZ1 定位于细胞核第30-31页
    3.2 TaJAZ1 蛋白的功能分析第31-35页
        3.2.1 TaJAZ1△Jas过表达增强小麦白粉病抗性第31-32页
        3.2.2 TaJAZ1△Jas过表达诱导TaPR1/2 表达量升高和过氧化氢的积累第32-33页
        3.2.3 TaJAZ1△Jas过表达未对小麦性状产生不良影响第33-35页
    3.3 小麦TaMYC4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35-36页
        3.3.1 小麦TaMYC4 基因的克隆与蛋白结构第35-36页
        3.3.2 TaMYC4 表达受茉莉酸诱导第36页
    3.4 TaJAZ1和Ta MYC4 相互作用第36-38页
        3.4.1 TaJAZ1和Ta MYC4 直接相互作用第36-37页
        3.4.2 TaJAZ1和Ta MYC4 相互作用区域第37-38页
    3.5 TaJAZ1 抑制Ta MYC4 的转录激活活性第38-40页
        3.5.1 Ta MYC4 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第38-39页
        3.5.2 TaJAZ1 抑制TaMYC4 转录激活活性第39-40页
    3.6 小麦TaNINJA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40-41页
        3.6.1 小麦TaNINJA基因的克隆与蛋白结构第40页
        3.6.2 TaNINJA表达受茉莉酸诱导第40-41页
    3.7 TaJAZ1和TaNINJA存在相互作用第41-43页
        3.7.1 TaJAZ1和TaNINJA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第41-42页
        3.7.2 TaJAZ1和TaNINJA相互作用区域第42-43页
    3.8 TaTPL和 TaNINJA存在相互作用第43-45页
        3.8.1 TaTPL和 TaNINJA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第43-44页
        3.8.2 TaTPL和 TaNINJA相互作用区域第44-45页
    3.9 讨论第45-48页
        3.9.1 茉莉酸信号通路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第45-47页
        3.9.2 茉莉酸和乙烯信号协同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第47-48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期不同培肥模式下典型潮土有机碳、氮矿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下一篇:肝素类多糖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研究